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军 《法人》2014,(5):92-94
正衡人论物倘使没有一个一致的标准,只凭自己的喜好和感觉加以裁定,必然会陷于"双重标准"的泥潭。这样一来,是非曲直可能会发生异化,损害的可能是公道与人心在绵绵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能够荐才拔能、奖掖后进的贤达,代不乏人,人们感念于他们的识见和胸襟,多以伯乐称喻之。北宋的欧阳修即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六一居士"欧阳修是以文史大家、学坛领袖为人所知的:不是吗?在文学方面,那篇《醉翁亭记》有几个读书人没背诵过?那首《生查子·元夕》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有几个人没有回味过?在史学方面,一部中华民族史,世人常以二十四史涵盖之,而这二十四史之中,就有两部史书是欧阳  相似文献   
2.
新唐书》秉承《史记》的体例传统,以本纪、志、表、列传来记载丰富多彩的唐朝历史,通过对《新唐书》体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在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历史学家们通过文本书写,既展现了唐朝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又有重点地展现了唐朝历史发展中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出以亲身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学会调查研究,是做好科学决策的关键。毛主席在《新唐书》卷173《裴度传》时,写下这样的批语:“调查研究,出以亲身”。赞赏裴度深入前线了解情况,由此提倡搞调查研究要“出以亲身”。  相似文献   
4.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5):F0002-F0002
民间传说,元稹是遭雷击而死的。这么说,显然太过恶毒,《新唐书·元稹传》的记载是“暴疾”,就有些接近真意。元稹是一个很会混的人,他出身不高,又是孤儿,但通过不停地写诗,又不停地依附京兆尹韦夏卿、宰相裴珀及宦官诸人,青云直上,官至宰相、节度使等要职。元稹的好朋友白居易说他“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 卷四 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 四年正月丁未,作兴泰宫。壬子,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二月癸亥,贬李迥秀为庐州刺史。  相似文献   
6.
取信于下     
《法治纵横》2013,(15):52-52
据《新唐书》载:戴胄任大理寺少卿时,候选迁调的官员相当多,当中有人捏造资历和庇荫,采取伪造证件的手段,以达到提拔的目的。皇帝下令:这种人准其自首。如不自首,一经查出,则处以死刑。不久,就有这么一起案件发生,该案业经审结,戴胄认为,依照律文规定,此人应处以流刑,唐太宗说道:“我有言在先,凡不自首者,应处以死刑,现在你却主张处以流刑。你这不是利用本案来卖人情吗?”  相似文献   
7.
正【讲话原文】"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引文延伸】《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记载,唐太宗第四个儿子被封为魏王,其生活极为奢侈,朝中有人谏言,唐太宗为其  相似文献   
8.
文人的聪明     
不聪明,也许只是他个人的事,不英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可就有跟着倒霉遭殃。在中国历史上,凡老而不死的封建皇帝,到了聪明尽失,英明不再的年纪,无一不走向反面,无一不坚持错误,无一不倒行逆施,也无一不一条道走到黑,其胡作非为之遗患,罄竹难书,需要后来一代,甚或数代,为之擦屁股,这大概也是一种帝王周期律了。就在这种耽于安乐,歌舞升平的大快活中,先宠任奸相李林甫,后放手无赖杨国忠,导致朝政紊乱,国事日非,中央政府坐吃山空,穷征厚敛,地方藩镇分崩离析,尾大不掉。野心家安禄山,史思明遂以讨伐杨国忠(杨贵妃之兄)为  相似文献   
9.
一部《二十四史》,为毛泽东生前所钟爱。翻阅他在书页上评骘人物的批语,可见大政治家的眼光,迥异于“白头宫女说玄宗”之类闲侃的。 近来又看《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读欧阳修等的《新唐书》时,读到《马周传》,至马周上疏的那一页,毛泽东在其天头处写下:“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  相似文献   
10.
庸人自扰     
一名 《人事天地》2008,(3):12-12
“庸人自扰”这则成语指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它来源于《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