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性是报纸的本质特征,是报纸的灵魂。中国报业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新闻性、对报纸自身特征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报纸之间的竞争,貌似发行、广告、经济实力的角逐,实质上是在新闻采编制作上的比拼,是报纸新闻性的比拼。要闻版更应突出新闻性,地市党报要闻版尤其要强化“新”意识,增强新闻性新闻性体现在新闻的质和量上,体现在新闻的时效、价值的大小、内容的贴近性,以及后期制作上。我国大部分地市党报,在我国报业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却一直游离于报业市场之外或在报业市场边缘徘徊,办报模式陈旧,新闻观念老化,新闻性弱。地市党…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报》2012,(3):60-60
答题思路: 第一,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提高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一是强化新闻性。正面宣传必须重视新闻、抓好新闻、主打新闻,把思想性、指导性同知识性、可读性结合起来,给人感染启迪,引起广泛共鸣。二是突出贴近性。准确把握受众心理,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媒体所说的与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提高报道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坚持“三深入”。始终面向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莹 《共产党人》2012,(12):54-55
正新闻浮夸不同于纯粹的虚假新闻。它有新闻的真实性因素,但记者在报道时对新闻事实进行了夸大,即本来是五六分、七八分新闻事实,却被说成了十分,使报道的"新闻性""可读性"增强了,更吸引受众"眼球"了,却如"注水肉"一般,品质下降了,受众反感了。新闻浮夸是弄虚作假在新闻报道中的一种表现。目前,一些记者和媒体制造虚假新闻的问题已引起从中央到各新闻单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指出:天气预告的吸引力远远超过新闻,在电台和电视台上都是如此。[1]气象之于生活,不可或缺。小到穿衣戴帽,大到国家经济利益、人民  相似文献   
5.
白洁 《山西政报》2013,(Z1):68-69
时下,各类媒体的竞争尤其是纸媒的竞争,已将新闻策划作为自己最有力的武器。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同样也需要通过新闻性的策划来获得读者的认可。本文通过《山西晚报》"看周刊"策划版面突出新闻性的具体实践,阐明了"做新闻性、创意性和文化性的副刊策划,是纸媒副刊做策划的方向"这一观点。将副刊策划与新闻事件相结合,让焦点和热点新闻在副刊策划中延伸,是副刊策划的新视角,也是副刊策划深度与创新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报纸改版热的不断升温,众多报纸逐步开始“扬新闻,抑专副刊”。一方面全面强化新闻性,另一方面,大力压缩专副刊,专副刊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专副刊如何通过创新赢得有效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层言论     
《政府法制》2009,(6):49-49
不要我每次活动都发稿件,我下去调研很平常,不用每次都文字图片做那么大,有的去了就去了.不用见报。重大的活动可以出个照片,像我下去调研,跟群众交谈,这有什么新闻性?有什么好报道的?也真难为了摄影记者,每次要拍出不同姿势,我又不是体育运动员,运动员摆不同的姿势还有意义,我拍来拍去不就那个样子吗?不要老报道我。没新闻性,在头版做一个版都没人看。——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分组讨论时说  相似文献   
8.
拯救点点     
晚报上的一则报道吸引住了大伙的眼球。标题是:谁来拯救点点?说的是一只叫点点的小狗得了很严重的肾病,现在只能眼看着点点那脆弱的生命—步步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9.
《上海机关动态》2007,(6):14-14
经过近6年的探索,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基本建立了集思想性、理论性、新闻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廉政网,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指导、交流等方向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一张报纸的副刊作为正刊的补充和延伸,具备有正刊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在中国新闻史上有过辉煌的成就。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媒体发展的多元化,人生价值的多元化,报纸副刊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于是有人感叹副刊的“没落”、副刊的“沙化”、副刊的“悲哀”,于是也就发出了“重振”副刊的呼唤。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副刊更是面临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