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iktatur/Dictatorship"一词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外辞典中被译作"主国之职"或"独裁官之职"。马克思主义德语原著术语"Diktatur"在十月革命实践推动下进入日语,日本社会主义者按早先传入日本的《英华字典》模式造词,以和制汉字词"独裁"对译,并会通英语词"Dictatorship"。留日旅日中国人早期多采用"独裁"译法,同时还配词"专制"、"专政"、"专断"等对译英语、法语文献词。中共成立后,直接从德语母词和俄语母词"Диктатура"翻译。"独裁"、"专断"、"专制"和"专政"作为语素与"平民"、"劳农"、"劳工"、"劳动阶级"、"无产阶级"等词搭配,形成"平民独裁政治"、"劳动者专断"、"劳动独裁"、"劳农专政"、"劳工专政"、"劳工阶级专断政府"、"无产阶级专断"、"无产阶级专制"、"无产阶级独裁政治"、"无产阶级者独裁制"等"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多种译法。"Proletarian Dictatorship"在中国经历了从多种译法到统一译法的概念发展史,并完成了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中国化延伸,"专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 1871年的3月18日,巴黎人民拿起武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但却放射出"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曙光."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先驱.从那时起,12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以及这一政权的法制实践,仍然以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给人以启发.在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20周年的时候,面对  相似文献   
3.
编者引言:1956年4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写成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论述了怎样历史地、有分析地看待无产阶级专政下所犯的错误问题,论述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从中吸取教训的问题,驳斥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答复了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内由于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而引起的种种怀疑。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肖主任,您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议题,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您能否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角度,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意义?肖枫:好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它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又获得了新的重大发展。这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7)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着重评析了第二国际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著名领袖、"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代表人物——奥托·鲍威尔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他一系列相关著作中的理论观点的归纳和总结,摈弃传统思维定式,重新认识了鲍威尔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相关思想,辩证地看待奥托·鲍威尔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无产阶级专政"究竟是什么,尽管他们对其进行全面、系统论析的文本并不多见,但并不能因此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价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后,围绕依法治国与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关系的讨论,成了学术界的一大景观。针对当下对"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的种种误解和曲解,有必要从"无产阶级专政"提出的特定语境和源流上进行探寻,揭示其真正蕴涵,以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在解放战争逐步走向胜利的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建政思想。为避免引起政治上的误解,在这一思想提出之初,中共注意区分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强调二者在性质上的不同。在毛泽东“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新中国于1952年发起了“三反”“五反”运动。以此为标志,我国国内阶级关系开始发生转变。随后,中共中央重新阐释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转变过程,反映出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领域的酝酿和展开。  相似文献   
8.
一、从圣贤创世的唯心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十月革命以前的毛泽东的历史观,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过分强调和夸大精神的作用,企图在精神领域寻找历史发展的终极根据,同时还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希望圣贤出世,洗刷国民思想,改造中国社会,其圣贤创世说的要点如下:首先,毛泽东主张"观念造成文明",片面强调"心之力"。  相似文献   
9.
《乡音》2011,(8):43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里,我们愿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党的历史,学习党史知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现从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摘发第一次至第十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情况的史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刘军 《理论学刊》2014,(3):9-12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自提出以来,就饱受歪曲和非议。无产阶级专政与国家消亡是否矛盾?无产阶级专政是否背离民主并导致专制?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专政还是领袖专政?这些都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所必须认真回答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