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527年,晋国的大夫籍谈作为使者朝见周天子,但是什么礼物也没有进献,这在当时是很失礼的。周景王很不高兴,直言责问。籍谈的家族在晋国是世代掌管典籍的官员,而籍谈的回答是,因为晋国从来没有接受过天子的赏赐,所以没有礼品贡献。周景王于是给籍谈讲了一段历史,从晋国的建立开始,天子是如何不断赏赐的。籍谈无言以对。周景王于是说:籍家真的是没有后人了,掌管典籍的家族竟然数典忘祖。数典忘祖是成语,那些连自身历史都不知道的人,如同忘记祖先。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2,(12):44-44
韩姓起源韩氏来源主要有四:1.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帮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  相似文献   
3.
李平 《求贤》2012,(1):20-20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于宫廷内遭人陷害,不得不逃亡国外,历经艰险,几乎断送性命。期间一个叫介子推的随从拼死相助.不离左右。一次重耳得了重病.想喝一碗肉汤.当时处在荒郊野岭.哪里来的肉汤呢。为救公子,介子推一狠心.竟然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做了一碗肉汤.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割股奉君”.重耳喝下这碗肉汤.病居然奇迹般痊...  相似文献   
4.
“假道伐虢”出自春秋时期,晋国要吞并附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为了顺利完成吞并,晋国收买虞国,从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其间虞国还为晋国出钱出力,大力支持,晋国灭掉虢国的胜利班师回国途中,顺手将虞国灭掉,并将收买虞国时送的宝物取回。  相似文献   
5.
晋国之风     
晋文 《前进》2016,(4):23-27
正一个国家的强盛,既有赖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也离不开厚重的文化实力。积淀厚重、传承悠久的优秀文化,就是晋国赖以称霸的精神之源。晋国文化旷远悠长、根深叶茂。大河厚土的滋养,远古社会的发轫,英雄神话的陶冶,尧舜禹时代的铺垫,夏商时代的锤炼,不曾断裂的文脉延续,为晋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孕育母体,营造了历史环境。正是基于此,在西周至战国这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时期,晋国文化以其敢担当、重民本、尚大义、求变革的鲜明特  相似文献   
6.
春秋末年,晋国的重臣智申打算立继承人,他不喜欢长子智宵,觉得他太窝囊。最终力排众议,让文武双全的次子智瑶接了班。果然,智瑶掌权后一出场,就让晋国人见识了他的厉害。当时在晋国把持朝政的智、赵、魏、韩,四家把晋君名下的土地都瓜分殆尽了。四家里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智氏家族了。有一次,智瑶邀请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蓝台宴饮,席间他喝得有点高,当场戏弄起了韩康子,并侮辱韩氏的家臣段规。族人悄悄劝他说:“您对人那么没礼貌,是会招来灾祸的呀。”智瑶撇撇嘴:“只有我给别人带来灾祸,别人谁敢惹我?”  相似文献   
7.
冯妇之慈     
冯妇者,何许人也?并非一乡姑,此人乃是古时晋国一伟丈夫。说是古有东瓯人,“火”“虎”二字发音无别。该地多筑茅宅,故而火灾连绵,百姓叫苦不迭。这时有一商贾旅途经过此地,错听百姓为“虎灾”(其实是火灾)而惶恐,于是觐见国君,力荐晋国搏虎英雄冯妇前采“佚虎”。国君闻之,  相似文献   
8.
楚使论宝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8):45-45
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王孙圉出使晋国.晋定公设宴款待他。 酒宴上担任礼仪的大臣赵简子身着华丽.腰间的佩玉也十分精致,他见王孙圉衣着土气,身上毫无装饰品,便问王孙圉道:“楚国有白玉吗?”王孙圉说:“有。”赵简子又问:“那它作为宝贝,价值有多少呢?”王孙圉答道: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意念里,山川形胜之地,总是人杰地灵,而山因人愈显其名,人因有山可使英魂长居,山名人名相得益彰,从而缔造出一种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交融的绝佳效果,这样的所在,我们搜肠刮肚大约可以想出几处,而将山之精神与人之节操糅合得非常贴切的,我们便不能不说到绵山了。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3,(8):49-49
<正>姓氏起源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