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213篇
中国共产党   165篇
中国政治   227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彤华 《政法学刊》2002,19(1):31-33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同为侵犯财产的常见犯罪,抢劫罪是采用暴力或以暴力为内容的胁迫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可以是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强索财物,也可以用其他威胁或要挟手段当场或在其他场合索取财物。两者容易混淆,但在犯罪要件上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1994年9月21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座无虚席,一起泄漏国家秘密案的审判正在这里进行。经审理,法官当庭宣布,犯罪嫌疑人李忠明因犯有为境外组织或个人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相似文献   
3.
金钱≠幸福     
乾隆下江南时面对千帆竞渡疑问:熙来攘往者为何?纪晓岚答:“全为利而来,皆为利而往。”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过去“左”的时代,这种本能被压抑。而到了今天,似乎是对过去的一种“逆反”,一位演员在电视剧中随口而出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倾诉     
诉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人需要将自己的见闻、感触,告诉给别人,甚至告诉给没有知觉的静物世界,告诉给与人类没有沟通或者甚少沟通的动植物,这叫宣泄。但是,诉说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诉说或闲聊,是语言的活动;形诸于文字,便进入了文学的创作。可以通过故事写成小说,可以通过事件和情景写成散文,这些都是在进行叙述。说得生动、具体,或者奇特和有趣就行。惟独写成诗,是一种别类的情感抒发,是一种特别的诉说。古人说“诗有别才”,正是这个意思。李奇生将他的诗集命名为《倾诉》,正是要借助诗歌的形式,来完成他的情感诉说。在诗集里《赤情…  相似文献   
5.
日前,昌平一中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六个保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其具体做法是:保证教职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保证教职工享受福利待遇,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保证不断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及工作条件,确保教师现代化办公的优良配置;保证教师进修学习及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判定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是文化多元性的危机,他关注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社会的改善问题.差别原则的价值目标除了要谋求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或者说是构建合法的不平等之外,还服务于构建一种公平有效的社会合作体系,以利于缓和自由与平等之间的价值冲突.尽管其差别原则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认为还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总结了我国司法实践中在处理船舶碰撞油污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并根据法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详细分析 ,最后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的立法或司法建议案  相似文献   
8.
李明 《理论月刊》2007,(3):38-40
善,就是源于人性所驱动的、以实现整体普遍利益和个体福利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性的和谐状态。实现“善”的最佳途径就是“互助与利他”。社会中的贫富分化是极端利己主义所引致的竞争结果;而社会中的济贫扶贫则是互助与利他驱动的平衡倾向,其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善。济贫扶贫的伦理基础是互助与利他之“善”所广涵的众多伦理学次生概念。  相似文献   
9.
法律规则与道德规则最大的区别是具有实效的强制性。法律规则的每一个设计和运用,都应是实现和维护公正, 其逻辑结构也非常清晰和明确。通过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以及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的特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追求善与实现公正的辩证关系,建立起法治的信念,从而守住我们中华民族美好的道德理想和不懈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0.
论宏观经济的重与好--对宏观经济极限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探索》2005,(1):71-75
由于存在资源要素的瓶颈限制,宏观经济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必然存在着极限规模。本文通过对古典经济有关宏观经济极限规模观点的总结,分析“乐观学派”论证的有效性前提,证明:宏观经济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不可能变得更大,但可以变得更好。同时从理论上说明了更重的经济与更好的经济的本质区别,以及如何发展更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