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政府法制》2011,(24):7-8
杀人偿命”,当然不是说杀了人就一定要偿命,而是指你欠别人多少,就要还多少,如果欠了一条命,就要还一条命。像邓乇娇杀邓贵大那样,因为是邓贵大咎南自取,所以邓玉娇不欠邓贵大的。这样的公正观被大多数人接受;  相似文献   
2.
死刑问题尤其是死刑存废问题已成为中国刑事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死刑的存废与增减根本上受制于民意,这种民意的重要体现就是“杀人偿命”的观念。中国历史上既广泛存在着“杀人者死”的法律规则,也大量存在着“杀人偿命”的观念、意识。实际上西方社会也有“杀人者死”的报复刑观念。因此,要废除死刑,民意是一个绕不过的山,必须向老百姓宣传、并逐渐普及实行死刑的弊端,使老百姓不再处于对死刑的迷信与狂热之中,从而理性地、平心静气地接受废除死刑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在广大中国民众意识中,"杀人偿命"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但是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限制乃至废除死刑的适用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怎样转变大众意识,解决司法与民意之间的矛盾,保证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将是广大司法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