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程少良 《政府法制》2013,(20):54-55
褚村位于汾河岸边,是山西省侯马市第二大村,拥有1136户4076口人.8个村民小组,7000余亩耕地,主要产业为粮食、棉花、油料。近年来,该村在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仁燮的带领下,自1997年跨人全市首批小康村行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教育事业、群众收入和村容村貌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市一领风骚。这是一个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能有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敬佩,记者带着好奇心走近褚村专访了刘仁燮;  相似文献   
2.
围绕提高农村党建科学化水平,章丘市按照“加强指导、扩大民主、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行了“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治村模式,逐步构建起“组织分工明确、管理简明有序、服务便捷有效”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共山东分局通过建立干部教育机构、举办各种训练班、开展社教运动等方式培训村政干部。教育培训不仅提高了村政干部的思想文化水平、武装斗争技能和村政业务能力等,还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村政建设,巩固和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村政干部培训对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和加强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平源 《青年研究》2012,(2):58-68,95
现有西方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农民的上访和抗争事件。本文以郭村调查中的三起个案为例分析了中国农民上访和抗争中的德性诉求,发现农民无论把村政腐败归咎于个别村干部还是把上访目标的实现寄托在上级青天身上,以及在抗争中对矿霸的控诉,在村政治理上对能人的期待,都共同体现了一种德性正义的诉求目标,进而遮蔽了农民对村政腐败体制性的认识。这就为中国农民上访和抗争的集体行动建立了一种新的德性论的解释模式,同时为重新认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乡村社会民主自治管理 ,也就是村政管理 ,在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具有某种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行为过滤的功能 ,它一方面对政府的行为约束、筛选和过滤 ,另一方面也对村民及村社组织的行为约束、筛选和过滤。本文着重揭示这种过滤性界面的存在 ,其构成因素及其过滤机制。这种过滤机制对于维护乡村社会的自治民主、村民的利益 ,对于发展农村社会的经济和实现乡村民主政治目标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家族复兴是一种有着深厚根基的社会现象的自然生长;家族与村政之间有着合作、互补、竞争、对抗等几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家族因素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也有其积极作用.对家族在基层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应避免作简单化、片面化理解.发挥家族的积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用是国家有效整合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南街村这个典型影响的扩大,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政界人物、新闻人物、各个专业的学者,对南街现象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分析。许多人认为“在当代中国乡村,经济上比南街村发达的村多得很,但并没有南街影响大。南街真正的影响并不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