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8):44-45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许多电视台都播出过一部14集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其情节纷繁复杂、跌宕起伏,颇为吸引人,让被称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一时间家喻户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在晚清同治末年到光绪初年之间,但其实此案终结后不久还发生过一桩“王树汶案”,该案除了没有男女情事外,其案情发展的纷繁复杂和罹案者的冤深似海都比前案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末民初的陕西人李岳瑞所编撰的野史笔记《春冰室野乘》中专门记述了该案的大概始末,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2.
张忠军  秦涛 《理论月刊》2007,(2):129-131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基本上是家喻户晓,这件并不疑难的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角度很多,特别是体现在审判程序上的复杂状况更是另人眼花缭乱。这一案件的最终结案简单得令人咋舌,可为什么一件并不难的案件如此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是清代的地方死刑案件的审判、复核程序设置不合理,加之清末特殊的时代背景,地方的总督、巡抚权力过大,本案就是这种情况在司法上的具体表现,从程序方面分析本案的复杂性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乃武因“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造势,已成为一个名人,美查认为奇货可居,他欲利用这一名人效应,使《申报》影响更加远及。然而事实却是,杨乃武人《申报》非但未有起到设计中的名人效应,反而带来了一场名誉纠纷,令《申报》影响大跌,差点酿成大祸。  相似文献   
4.
裁缝 《法制博览》2008,(23):18-19
1993年末,北京西南郊的千年古刹云居寺工作人员在藏经阁整理经卷书籍发现了《钦差查办事件》文稿,副题为“杨乃武案光绪元年”。仔细研读,此文稿竟是关于中国大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奏折……  相似文献   
5.
作者全面检索了关于清末杨乃武案的研究资料,说明了杨乃武案研究的现状.并对重点研究著述、论文进行了介绍和评论,同时亦提出了相关的学术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原告张旭龙诉称.2004年10月其发现被告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杨乃武与小白菜》VCD光盘的内外包装及盘芯上共使用4张自己的摄影作品.并严重歪曲、篡改了该摄影作品。2004年11月9日.原告在被告北京精彩无限音像有限公司购得该光盘。原告张旭龙认为,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盈获得报酬的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7.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5):46-47
上期说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奏折。这篇奏折写得非常精彩,长于叙事,将一件曲折复杂、头绪众多的案件讲得清清楚楚。不仅讲了案情本身,而且将冤案形成的过程与原因也讲明白了。要说法律文书的叙事,都应该学学这篇奏折。关于案件的奏折实际上就是审理报告,只不过报告的对象是皇帝,不是审委会。审理报告是广泛运用于司法领域的文书,是向上级和组织汇报案件审理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文书。  相似文献   
8.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4):42-43
2014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历时七年的念斌投毒案终获平反。就在一百三十七年前,另一场轰动中国的投毒大案也落下帷幕。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大清刑部七位堂官给光绪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详细地禀告了杨乃武案的前因后果及拟议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晚清四大冤案之首。通过该案始末和清代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能够看到州县对死刑案件的初审在最终判决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而州县对于死因的检验和确定又是至关重要。杨案之所以成冤,原因很多,但如当年刑部结案报告所言“历次审办不实,皆由轻信刘锡彤验报服毒酿成”。从仵作“诬认尸毒”始,由于知县先入为主和草率,从验尸结论错误,到故意的隐瞒和伪造证据,唆使提供伪证,严刑酷逼口供,并从州县而知府,而臬司,而巡抚,案件一步一步走向事实的反面。余杭县城内一个豆腐作坊伙计的因病死亡,终于成为一个牵连浙江地方三级官员甚至钦差大臣,惊动朝野的大冤案。  相似文献   
10.
1948年,我已经10岁了,那年回故乡浙江余杭扫墓的印象,至今仍深植脑海。吆喝声中过攀桂桥,细听80年前故事外的故事“船来了……”航班船老大高亢而悠长的吆喝声,划破余杭塘河(京杭大运河支流)和南渠河上空的平静。船外水声趋急,湍流在船底的冲击力,乘客们都能感觉到了。看右岸纤道,纤夫急奔上桥,像耍杂技般将纤索从拱桥洞里抛过,画了一道弧形,又回到他手中。巍峨的文昌阁瞬间就在眼前了。一过文昌阁,算是进入余杭城厢了。就在这时,父亲又开讲那个“杨乃武与小白菜”故事外的故事:文昌阁,水当中”,刘知县和杨乃武撞船的那一节。我的故乡浙江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