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唐灭梁,郭崇韬功劳最大,是他建议奇兵偷袭,才得以灭掉后粱。因而,灭粱之后,郭崇韬被委任为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很得庄宗信任。  相似文献   
2.
孙守朋 《前沿》2011,(7):24-28
枢密院作为政权机构,在中国历史上存在600年左右(从唐永泰年间至元末)。关于枢密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朝,呈现断代史研究的特征。现有的通史性的研究谈及的时间范围很窄,未能贯通600年。本文试图从权力的视角,围绕枢密使和皇帝、宰相对军权的控制程度展开,阐述中国历史上的枢密院的整体沿革。得出的结论是:枢密使及皇帝、宰相对军权的角逐或军权在三者间的分配,是枢密院演变的动力,枢密院的沿革最集中体现于三者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狄青在官拜枢密使后不久,把家搬到了大相国寺旁。  相似文献   
4.
余显斌 《政府法制》2013,(11):37-37
后唐灭梁后,郭崇韬功劳最大,是他建议奇兵偷袭,才得以灭掉后粱。因而,灭梁之后。郭崇韬被委任为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很得庄宗信任。  相似文献   
5.
张军 《法人》2014,(2):92-94
正一些历史人物过分闪耀的光环注定会让其同时代的另一些人物失去亮度,宋代的赵汴恰恰扮演了这类没有亮度的角色——"包青天"的盛誉几乎让"赵青天"被人遗忘宋代的包青天包拯——其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清廉爱民形象早已名垂千古,然而与包拯同时代并且也有"青天"之称的另一位人物却鲜为人知,他就是《宋史》中与包拯合传的、人称赵青天的赵汴。赵汴(1008-1084),浙江衢州人。衢州悠久的历史和纯朴深厚的儒教传统,造就了这里人们耿介直诚的品性,也培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存天地正气的杰  相似文献   
6.
王旦任宰相,寇准任枢密使,王旦常说寇准的好话,寇准却常说王旦的坏话,宋真宗告诉王旦,王旦也不生气,还说寇准忠诚直率。后来,寇准被贬到地方任职,天高皇帝远,便摆起了老资格。每当生日,他都搭建彩棚,大摆宴席,那些揣着红包寿礼的大小官吏常常把府上挤得水泄不通,高调而铺张。他喜欢华丽的农服,  相似文献   
7.
岳飞必须死(七) 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宣布对岳飞等人的任命。并不许返回部队。从而大体上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当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皇帝煌煌天语.相当亲切与堂皇,让人听起来心里很舒服:以往.朕只是把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本兵(指枢密使)之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兀术之流何足道哉?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下了。  相似文献   
8.
王守栋 《求索》2007,(9):204-206
“权阉四贵”是指唐代中后期宦官所担任的四个要职——两神策军中尉和两枢密使。神策军中尉统领中央禁军——神策军,内枢密使参与机要、出纳王命。“权阉四贵”是唐中后期中枢机构中的重要成员,两枢密使充当君主之喉舌,两神策军中尉则是宦官专权的实力资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中枢决策,排挤南衙宰臣,侵夺相权,进而定策储君,废立皇帝,专擅朝政。  相似文献   
9.
关涛 《法制博览》2009,(9):14-16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辽国皇帝景宗即位时,国势已日渐衰微,虽然景宗很想改变现状,但由于身体原因,也是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0.
李兴濂 《各界》2014,(12):61-63
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宣懿皇后萧氏,是兴宗生母钦哀皇后弟枢密使萧惠的女儿。她姿容冠绝,工于诗词,能自制歌词并吟唱,擅长弹奏琵琶。从小在良好教育中抚育长大,十四岁时即出落成一位倾国倾城、才艺双绝的美人,以至人们称她为观音。重熙年间,耶律洪基为燕赵王,萧观音以十六岁的芳龄进入王宫,第二年,兴宗去世,耶律洪基入主大位。丧事完毕,道宗便立王妃萧氏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行隆重的册立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