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5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uangxi’s innovative no-till/seedling-throwing method has spread around the region. Is nationwide popularization next?TRADITIONAL farming methods hand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have solved the problem of feeding the population, fostered a diligent and hard-working culture, and nurtured the splendid agri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相似文献   
2.
入冬以来,虽然外面天气很寒冷,但是农一师十团十连的女职工在教室里忙着学习各类技术,学习热情高涨。十连妇联对女职工进行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及实用技术知识的"充电",重点培训了常规养殖技能、果树品种与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技术等。十连妇联结合冬季职工素质培训活  相似文献   
3.
熊飞 《农村青年》2011,(12):63-64
近日,笔者接到竹山县竹坪乡农民(老张)打来电话,称自己在外打工多年,今年打算返乡创业。看到一些致富信息上宣传种植蘑菇效益高,想到本村种植蘑菇的主要原料——玉米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很多,自己村附近却没有种植、销售蘑菇的,老张初步将创业项目确定为种植蘑菇,想咨询一下有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方正县境内的确有一座中日友好园林、该园林的前身是日本人公墓,1963年5月4日,报经当时国务院巷理周恩来亲自批准兴建,合葬五千多具日伪时期日本“开拓团”团民的遗骨。1983年,日本藤原长作老人应邀到方正县传授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参观了公基后,对中国人民善待加害民族中无辜百姓的行为感佩不已,先后六次自费来中国传授水稻新技术,遗嘱故后将骨灰的一半葬在方正县?随着两国民间这种类紊睛的发展,五千多人中确认身份者的名字被刻了下来。这就是今天的方正中日友好园林。  相似文献   
5.
甘蓝栽培比较容易,适应性比较强,也可以与其它作物进行间作播种,甘蓝属于抗冻性比较强的作物,虽然它的抗寒性比较强,但是在早春或冬季育苗的时候,如果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出苔、开花。出苔、开花的条件是要求有一定的苗龄或通过一定量的时间低温。在育苗的时候,使苗床保持比较高的温度10℃以上,10℃以下长时间的就会造成促茬开花,育苗不论是采取哪种方式,早春栽培的因苗龄长,一般是80天左右必须进行分苗。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12月10目,农二师二十四团加工厂职工余刚掸掉身上的灰尘,匆匆赶去参加养殖中级工培训班,这是该团冬季科技培训中的一幕。该团的此次培训为期一个月,培训内容主要有农作物栽培技术、机械基础知识、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知识、养殖技术及疾病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占良 《乡音》2011,(10):37
在灵寿县乡村,县政协委员、县凤凰山薯业协会会长、河北凤凰山薯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书祥以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事,被村民传为佳话。1965年赵书祥出生于灵寿县中菅村,自幼父母多病,家境贫寒,他18岁外出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21岁开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学校",24岁担任村委会主任,后从事红薯生意,至今已有16个年头。1995年,赵书祥在石家庄市做红  相似文献   
8.
凭借对花草的热爱和对绿色的追求,宜昌卫民园林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农民出身的园林工程师黄卫民,依靠种植花草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赢  相似文献   
9.
10.
去年春季的一天,辽宁省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的15位种菜的农民,自发地在一张写有“农民心中的劳模,农民致富的财神”的奖状上,郑重地签上姓名,摁上手印,吹着唢呐、敲锣打鼓地送到丰荣办事处,送给他们心目中的劳模——共产党员、农科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刘淑英。面对此情此景,刘淑英的眼睛湿润了…… 那是1970年秋天,年仅28岁的刘淑英怀揣着沈阳农学院园艺系的本科毕业证书,辞别了大都市的繁华,只身一人来到普兰店札根落户。从此,无论是生机葱笼的田间地头,还是人头攒动的科普培训班,随处可见她辛勤忙碌的身影。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常常是啃着硬窝窝头,就着凉水,步行到村里工作……这一干就是28年。 当初,当她下乡时看到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望和因不懂技术而盲目劳作甚至造成严重减产时,她就暗暗地鼓励自己:倾尽所有,服务农民。多年来,除了长年为丰荣地区的8个农业村的菜农巡回搞好科技培训外,每年都要为全市20多个乡镇和村的基层干部、广大菜农传授蔬菜技术。为了能很好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她每上一节课,都要先到田间搞好普查,再有针对性地备好课。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