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18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121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标法》修法后再次回顾雅戈尔公司被控"DP"商标侵权案,发现我国对商标"正当使用"制度的构建仍然不够理想化。正确认识我国商标抗辩中的"正当使用"制度,不仅要在学理上辨别商标使用行为的界限,进一步明晰"正当使用"与"混淆可能"之间"微妙"的逻辑关系;还需要从法解释角度出发,将使用商标的行为全面纳入现行《商标法》所规范的"正当使用"的评价范围,并根据实践经验对认定商标"正当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时间效力规定》第12条赋予《民法典》“保理合同”章溯及力并不妥当,对该问题须做全面检视。溯及适用层面《民法典》“保理合同”章不限于其自身,尚涵括《民法典》第545至550条,溯及适用类型包括改变溯及与空白溯及两类。就改变溯及而言,其正当性检验体系是有利溯及体系。基于对《时间效力规定》第2条但书之解释,结合“保理合同”章的自身特点,有利溯及标准重塑为:实现“帕累托改进”、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更有利于鼓励融资,据此可构建有利溯及检验体系。就空白溯及而言,其正当性检验可直接适用有利溯及检验体系,但当出现“私益与公益发生冲突”之情形,需借助比例原则进行权衡时,应倾向于选择较为宽松的审查基准。经逐条检验,《民法典》第762条、第763条的溯及适用不具备正当性;《时间效力规定》第12条存在隐藏漏洞,应当采取目的论的限缩对该漏洞加以填补。  相似文献   
3.
在1月6日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胡锦涛到会讲话,指出中国反省6项重点,其中第5点是“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会议首度将反商业贿赂纳入反腐败体系,作为反腐败的重要内容提出,并定为2006年全国反腐倡廉的工作重点。国家最高领导人专门针对反商业贿赂作出明确指示,这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4.
像中国一样,5月初的几天是日本的旅游“黄金周”。正当人们放松身心的时候,日本政府却在紧锣密鼓地搞军事动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媒体5月5日披露,日本防卫厅将于5月7日发表《防卫白皮书》。“白皮书”透露,防卫厅不久后将升格为“防卫省”。这一举动足以使人感到日本防卫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公证有关法规规章中,保密原则虽然字数不多,但却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当事人在办理公证过程中,除希望个人主张的事实得到法律的保障外,其办证内容不想让第三人知道的要求是完全正当的。当事人这种愿望在法律上的确认,是社会法制健全的体现。在深入宣传公证法律制度的同时,探讨公证的保密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不正当贸易行为法又称不正当竞争法,同商业侵权法、智力成果法和贸易管制法有密切关系。但是把不正当贸易行为法当作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相对来说还是近期的事。本文旨在对美国关于不正当贸易行为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扼要介绍,以求对我国在对美贸易活动上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勇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1):143-143
一般认为,罪犯心理矫治是指我国监狱应用心理学的原理、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措施,调节罪犯情绪,矫正其不正当的认知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所有活动的总称。根据这一定义,罪犯的思想转化和行为转变等,显然不包括在罪犯心理矫治的外延之内,而是属于传统的改造手段如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狱政管理的范畴。司法部颁发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基本上也是采用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第389条第一款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构成行贿罪的必备要件;第二款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第二款是否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行贿罪的必备构成要件,多年来一直是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不断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认定在经济往来中的行贿罪不需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条件,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9.
时路 《天津检察》2006,(4):28-29
我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从本规定不难看出,行贿人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是本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为此,笔者从本罪的犯罪心理、行为特征、危害结果方面对行贿罪的立法制度作一简要探讨,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扬伯永 《天津检察》2006,(4):35-35,38,39
我国新刑法第389条第一、二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的同时对行贿罪案件也要严厉打击。因而在查处行贿案件中出现了一些热点问题,笔者拟结合司法实践对这些热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