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社会转型期一般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时期,是社会中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青年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者,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是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社会转型期青年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现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长,中美关系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势头,但其中的政治因素往往具有消极性.这主要由于美国仍然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密切的经贸关系政治化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似乎表现为其国内政治竞争的需要,然而根本实质则是面对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唯恐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希望通过政治等手段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为化解来自美国的政治挑战,中国必须加强对话与沟通,促进双方互利合作,但最终解决途径在于自我发展与完善.可以认为,中美围绕政治议题的摩擦和冲突必将继续下去,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双方此消彼长的力量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保障人权为其立法初衷,基于对自由价值的关怀,对许多原有侦查权所涉条文进行了颠覆性变革,但是,如果缺乏配套的政策跟进,人权保障和侦查权实施在某些场域很可能会超出立法者本意,陷入此消彼长的窘境。最典型的就是渎检侦查权和保障人权的博弈。本文试从渎检侦查权和保障人权冲突的具体表现、矛盾的成因及未来的解决途径三部分来论述,希望可以有助于渎检侦查权和保障人权走出此消彼长的困局,走上平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刑罚目的深受儒家思想的濡染。儒家思想崇尚德主刑辅,注重道义报应;法家思想提倡重法威慑,强调一般预防。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谁主沉浮”成为道义报应与一般预防在各个朝代此消彼长的动力源泉。中国古代刑罚目的观注重道义报应,凸现刑罚之正义价值;强调一般预防,追寻刑罚的功利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对道义报应与一般预防的过分注重,对法律报应和特殊预防的忽视,使之缺乏了刑法的真正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不同于平等和平均.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富有效率的社会,也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重大责任.必须推进政府转型的改革,使中国政府由生产建设型政府转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