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郭肇庆 《世纪桥》2000,(5):19-23
春季游击,风光特别好。风又和,日又暖,满地辅碧草。革命生长似怒芽,镇压不了!春天走进了1939年。嘹亮的《四季游击歌》在山野里此起彼伏。一支抗联第一路军的部队,走出富尔河西岸的密林。他们蹯着消融的残雪,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开始了新的艰苦的战斗。.自从获得日本侵略者占领徐州、上海和武汉的消息,部队的情绪更加激愤,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每个人为祖国山河破碎、国土不断沦丧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2.
佘丹清 《理论月刊》2005,(10):137-140
残雪的作品带有非常典型的后现代意识,同时其作品因艰涩而被视为迷宫,因而解读残雪小说文本非常困难.本文认为,残雪的作品浸染和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诸多因素.冷色调的话语方式,暖色调的精神实质,构成其文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赞美西湖,曾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在他看来,西湖美就美在既有大红大绿的柳浪闻莺,又有古朴质素的断桥残雪;既有风情万种的三潭印月,又有情趣盎然的雷峰塔夕照。这与女性化妆是一个道理,黑以描眉,红以点唇,白以敷面,有浓有淡,有密有疏,效果方佳。  相似文献   
4.
残雪的文学批评似乎有意放弃了惯常文学理论的言说模式和学理分析,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致力于作者与批评家之间心灵的对话,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对作品整体的直觉体验,理性的议论之间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丰沛的激情,呈现出鲜明的诗性特征。残雪的文学批评汲取了西方文论的艺术营养,更有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梅子 《农村青年》2007,(12):46-46
一个边陲小镇。老式火车吐着白烟缓缓驶入这个偏僻的小站。黄色的车站小房,在列车的喘息中抖动着。十几米长的站台简陋而空旷。路轨旁边的水泥站台因时间久远,历经风雨剥蚀,早已瘢痕遍布。时令虽已进入3月份,在这里,春天还很遥远。目光所及,到处是一小片一小片未化的残雪及经冬植物将腐的残躯。远处树木未见吐绿,不时闪现出几幢暗灰的农舍屋顶。  相似文献   
6.
登山者之死     
《江淮法治》2009,(6):36-37
在北阿尔卑斯山的惠高岳溪谷,一位女登山者的尸体被发现了。她背着背包,被埋在溪谷的残雪中。死者头骨凹陷,像是被落石击中,翻落溪谷身亡的。死者死亡大概一星期了,左手带着的数字型手表,至今仍走着。脸部埋在残雪中,几乎没有腐坏,非常素净,一点妆也没有,可能是一位不喜欢化妆的人;鼻梁挺直,是25岁左右的女人。  相似文献   
7.
先锋小说被认为是颓废与形式的代名词,一直得不到理解,但是先锋状态下的众多作家都有着崇高的写作宗旨。其中女作家残雪就是以其独特的以丑唤美、向恶而美的方式实践着其灵魂写作的。本文在具体解读残雪小说文本的基础上,侧重从先锋文学长期以来的被误解、残雪小说的灵魂写作以及残雪实践其灵魂写作的美学方式——以丑唤美、向恶而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试图达到对先锋的“堕落”与残雪是形式的偏执狂等误会的纠偏。  相似文献   
8.
阅读春天     
正"残雪暗随冰滴去,新春偷向柳梢归"。冬的栅栏被和煦的东风拆除后,春天便像娉婷少女,携着万木的青翠和阳光的煦暖,款款而来。春来看桃花。地气一动,万木争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时节,约上三五知己,同赏桃花绝对是件乐事。微风拂面,桃花烁烁,驻足桃园,但见百木吐红,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大师     
柯钧 《人事天地》2007,(6):34-34
早就听说,湖南有一位叫残雪的女作家。湖南画家邹建平和小说家何立伟帮我四处找她,我推迟了行程,我觉得这是我应该拜访的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