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央做出了开发大西部的宏伟战略决策之际,预防环境犯罪、保持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成为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刑法在环境犯罪的犯罪形态、罪过形式、犯罪主体方面的规定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或缺陷,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为了加强对我国草原的刑法保护,还应增加非法占用、毁坏草原罪.  相似文献   
2.
<正>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要与拆迁安置问题、民生问题一体考虑,力争新机场建设完成,各方都能够皆大欢喜。只有这样,北京新机场的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才算真正的成功。我对新机场的建设和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一直很关注,也切身感觉到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将会给大兴区带来的机遇和发展。北京市对新机场建设和临空经济区的规划确实做得好,既科学又合理。这些年,区委区政府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3.
准确认定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之间的界限,一直困扰着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结合个案来分析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之间的关系,便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区分标准与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客观方面的描述和解读在美、英、德、日及我国学术界都有所区别,其要点在于对毁坏的解释不同。我国学术界的通说与实践中的认定仍有距离,应当将毁坏解读为毁弃、损坏,这样能将抛弃、隐匿等典型的情形囊括进来。本罪的犯罪对象中关于如何具体理解财物的含义,也存在不少的争议,这里也试图对本罪中财物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财物”应该理解为有形财物即有体物和特定的无体物,但绝不包括无形的财产权利,“毁坏”也只能是一种有形的毁坏,而不包括无形的毁坏。以刑事违法性作为认定犯罪的根本特征,体现了刑事法治的根本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坚持疑罪从无和刑法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6.
在刑法解释学领域,针对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毁坏”内涵的“效用侵害说”正成为有力的学说;但是,“效用侵害说”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质刑法观的解释思维路径,而这种解释思路及解释结论在根本上极易与权力联姻从而成为驭民之术,不符合初创阶段我国法治的本土现状,并且会锈蚀罪刑法定原则,从而直接摧毁中国法治的根基.对“毁坏”内涵的解释应该遵循法律语言的经验认知规律,应该能够揭示行为的破坏性之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各大媒体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争相报道,引起了空前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同声指责,并要求对刘海洋予以刑事惩罚。但笔者发现,刘海洋所为,只是一种虐待动物的行为。虽然行为比较恶劣、残忍,也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甚至惹起了一定的社会公愤。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构成了犯罪。若在外国,可能构成虐待动物罪。但在我国,由于《刑法》中没有虐待动物的禁止性规定,也就无法追究刘海洋的刑事责任。有人认为,虽然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虐待动物罪,刘海洋的行为也不符合《刑法》第341条关于非…  相似文献   
8.
遗嘱撤回有明示撤回和法定撤回,法定撤回中有一种形式为物质撤回,是指遗嘱人故意破坏或涂销遗嘱,推定遗嘱人撤回遗嘱该遗嘱部分或全部内容。我国《继承法》未以法条的形式肯定物质撤回遗嘱的效力。物质撤回遗嘱必须是遗嘱人亲自为之,且有破损、涂销或在遗嘱上记明废弃的外在行为。实际情况也有第三人物质毁坏遗嘱,如果是在遗嘱人的指令下毁坏遗嘱,其为遗嘱人意思的延续,但是如果未在授权下第三人毁坏遗嘱的法律后果也应当进一步思考。遗嘱人在无意识情况毁坏遗嘱的法律后果也值得探析。  相似文献   
9.
纵观各国刑法规定,我国刑法关于聚众"打砸抢"的规定实属世界之先例。然而,这样一条富有创举性的刑事立法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存废问题的争论从刑法的修订伊始就从没有停息过。本文以现行刑法289条规定毁坏财物时对首要分子的处罚问题为视角,试图抛开法的上层建筑属性,而仅从法的规范性范畴进行理性的思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故意毁坏财物罪中往往会出现邀约人和被邀约人共同实施侵害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但如何区别对待邀约人和被邀约人,并给予二者以恰当的定罪量刑处罚是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司法实务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本文以一起典型案例为例,就应邀损毁他人财产,对被邀集人员如何定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