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平 《廉政瞭望》2007,(10):58-59
不论在什么制度下,一个社会失去了自我纠错的能力,都是可怕的和没有前途的。1961年8月12日凌晨。柏林街道上,所有灯光突然熄灭。军车的大灯照亮了东西柏林的分界线。东德士兵只用了6个小时,就在43公里长的边界线上筑成一道用铁丝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柏林  相似文献   
2.
前东德(民主德国)铅球运动员海蒂·格里克的出生证明上写着1966年,柏林,女,可是现在新的身份证明上却写着安得利斯·格里克,男。怎么回事?1979年,14岁的女孩海蒂·格里克入选了一家东德体育俱乐部,练铅球。当教练把那种蓝色小药丸拿给她吃时,说是维生素。那时候的格里克不知道,那是一种促进女  相似文献   
3.
<正> 消费者保护是一种由国家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共类型与一国的经济制度及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和各国主观认识上的不同,导致它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类型。一、以市场行政监督管理和民事法律手段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类型这一类型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组织依靠自己的经  相似文献   
4.
1967年以来,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内改革和对西德政策的调整,让民主德国(东德)政府难以承受.1968年“布拉格之春”正式拉开帷幕后,东德政府更将其视作影响东德存亡的巨大威胁.通过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和西德“新东方政策”结合起来批判,并促使苏联对捷强硬,同时加强对国内的管控,东德最终同华约四国一起粉碎了兄弟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短暂的改革.对苏联来说,东德对捷的强硬态度,不仅可以体现苏联在德捷争论中的“中立”,加强自身外交的灵活性,同时,东德的存亡也为军事侵捷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厂等老厂区所在地,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它是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范例。中国第一个电子工业基地关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历史,还得追溯到新中国的工业化时代。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新中国"一五"期间(1953年—1957年)由前民主德国援助建  相似文献   
6.
2009年对德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德国2009年有许多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1919年2月德国通过了《魏玛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欧洲战争爆发。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德意志民族在战后不得不面对国家分裂的现实,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相继成立。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在分裂40年后,德国漫长的和平统一之路的终点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7.
徐彬 《世纪桥》2010,(3):45-46
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中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关系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在两德存在的40余年中两德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本文主要论述两德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主德国作为二战后在德国东部废墟上建立的德意志国家,其犹太—以色列政策与联邦德国极为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不承认民主德国负有赔偿世界犹太人的责任;长期限制其境内犹太人的权利;长期坚持不承认以色列的原则,并与利比亚、叙利亚和巴解组织等反以国家和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民主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总体特点是“限犹反以”,其深层原因在于德国统一社会党僵化的意识形态.德国统一社会党从1988年左右开始进行调整,但“限犹反以”政策随着1990年3月首次自由选举中该党的下台而彻底终结.新的民主德国民选政府采取了类似于联邦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德国统一后,民主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正>非洲在当代德国[1]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据着中心位置。自冷战开始到今天,德国多次调整非洲政策,使其服务于德国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并在不断的调整中显现出一些典型的特点。冷战时期德国对非政策的演变德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随着逐步摆脱英美对其内政外交的控制,德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调整了非洲政策,使非洲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跳板。一、战后初期基督教民主联盟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