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迅速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模式,为此,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不能盲从西方话语霸权,不能脱离中国现有发展阶段,必须采取大战略:一是全面加速技术进步,二是以加速水循环为核心,提高国土的蓄水能力,三是积极探索从青藏高原调水的“大西线”工程,四是控制两极分化和奢侈消费,改变价值取向,五是提升军力扩展国家安全边界,使用更多的世界资源。中国经过150年的沦落和70年崛起,现在又面临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新难题,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利时间不到10年。必须利用人口年轻储蓄率高的优势,同时完成在内部治理奢侈腐化及在外部获取资源这两大历史任务,这是实现中国崛起、避免衰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根生 《群众》2017,(24):71-71
从下出发,即善于从下往上看.从下出发还是从上出发,观看事物结果会大不相同.比如从太空看地球,球体晶莹透亮;从海底看地球,则能看到地球内部还有水循环和碳循环.在公共决策中,既要由上往下看,以把握全局和大势,又要从下往上看,以把握实际情况,防止落入决策视角陷阱.  相似文献   
3.
, 《检察风云》2012,(23):81
云是地球上庞大水循环的有形结果,但其实,它就是天马行空的存在,时而潇洒,时而可爱,时而疯魔。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了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通常情况下,天空中的云形态较为单一,但不时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形状,有的是因为风力的作用,有的是预示着某种灾难的发生,而有的则展现了另类的美。比如导弹及火箭发射后会在天空中留下一种"云图",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图像毫无规则可言,但偶尔总会有奇迹发生,像图中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海平面在不断上升,降雨时空在发生变化,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水资源、水循环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当这一连串糟糕事件发生时,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之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与认知的多样性矛盾需要正视和解决.人类既要通过温室气体减排以避免气候变化的加剧,也要重视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增汇和水利来培育自然力对温室效应的修复."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趋势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气候变化利益格局取决于直接经济损益、国际经济格局和治理多向性受益格局.解决现有矛盾的方法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现有的减排增汇机制中加入水循环改善因素,进一步明确各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分工.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发挥水循环修复气候变化的功能.碳汇交易是连接减排与增汇的桥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6.
走近委员     
《江苏政协》2015,(3):57
<正>陈建生,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河海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同位素示踪大坝渗漏探测、岩土工程渗流、地下水循环等研究。在《Nature》《Ge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  相似文献   
7.
前言     
《政协天地》2011,(5):4
我们正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海平面在不断上升,降雨时空在发生变化,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水资源、水循环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当这一连串糟糕事件发生时,我们曾否想过,它们无一不与人类大规模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有关。人类对地球的污染已经到了非重拳出击治理不可的时候了。节能减排,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  相似文献   
8.
水循环模式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重大认识,为研究当前的政民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水循环理念在农业领域、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中国政府和民众互动关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借用水循环理念,构建新型的政民循环互动关系,需要增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理念,完善循环互动制度,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加强互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钱铮 《中国减灾》2012,(7X):24-25
<正>"美国,295升;日本,278升……"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人"馆,有个巨大的"水柱",上面是大大小小的水龙头,水龙头的尺寸形象地表明了各国公民人均每天的用水量。城市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而联合国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缺水,缺水人口约为7亿;而到2025年,缺水人口可能超过30亿。能否妥善解决水问题,将成为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科技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手册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及时关闭电源,生活用水循环使用,等等。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能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点滴着手、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