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蒨 《共产党人》2007,(7):34-35
杨恽(?—公元前54年)字子幼,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县)人。西汉宣帝时曾任左曹、中郎将、诸吏光禄勋等职。因揭发霍禹谋反,被封为平通侯。杨恽为官廉洁无私,为人敢于直言,轻财好义,办事公道,在朝臣中有很高的声望。在任中郎将时,他惩治犯罪,举荐人才,革除了在郎官中沿袭多年的请谒贿赂陋习,制定了新的制度,扭转了不良风气,深受人们的好评和皇帝的器重。但由于他揭发他人的罪恶不留情面,因此在朝中结怨颇多,最后终因言论获罪。作为一名刚直的官吏,杨恽的结局为时人所慨叹。  相似文献   
2.
汉宣帝即位后,当时的颍川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一位政绩优良、作风凌厉的官员前去治理整顿。于是,赵广汉临危受命,被调任颍川太守。②赵广汉初到任上,果然发现不少问题:豪族大姓交结庞大,官员也与地方富豪结为朋党,社会乌烟瘴气。③恶名昭著的原氏、褚氏两大家族更是结为姻亲,蓄养门客,横行乡里,胡作非为。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太子满门罹难,卫太子的孙子刘病已也被收监入狱。他当时还是个婴儿,孤苦伶仃,全靠时任廷尉监的丙吉的保护,才艰难地活了下来。后来,刘病已当了皇帝,史称汉宣帝。  相似文献   
4.
"维稳"这个字眼,大概是当代才有的,但这并不等于古代没有"维稳"。以西汉为例,仅以我之所知,就不但有"维稳"的理论,如汉武帝时徐乐的土崩瓦解之说;也有"维稳"的实践,如汉宣帝时龚遂的渤海郡守之任。前者可谓精辟,后者堪称经典,只是没有用"维稳"这个字眼。  相似文献   
5.
刘秉光 《政府法制》2011,(30):19-19
汉宣帝刘询,出生后遭遇家破人亡,幼年时经历牢狱之灾,少年时饱受民间疾苦,即位后低调务实,是把西汉王朝推向中兴态势的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相似文献   
6.
丞相管牛     
汉宣帝时,丞相丙吉下乡考察民情,碰到一个群殴场面,伤者无数。丙吉视而不见,令车队继续前行。又见一健牛在前狂奔,气喘吁吁,一老农在后直追。丙吉马上对卫士说:“把老者叫过来问话。”丙吉与老农嘀咕一阵后,又若有所思地起程了。  相似文献   
7.
容隐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规定一定范围的亲属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而不受处罚。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出现了容隐制度的萌芽及相关法律思想。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提出“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至汉代,汉宣帝地节四年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特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一诏令首次从人类亲情的本性出发解释容隐制度,是容隐制度形成的标志。至唐朝,…  相似文献   
8.
陈晋 《党建研究》2012,(5):61-63
做领导应该干什么事,毛泽东和邓小平说过两句极为相似的话。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出主意,就是抓方针;用干部,就是抓头头。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道理  相似文献   
9.
活在当下     
汉宣帝继位之初,下诏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不料却遭到了光禄大夫夏侯胜的反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公卿大臣们一阵惶恐,胆敢反对皇上的诏书,这还了得?他们马上联合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夏侯胜“大逆不道”.顺便把不肯在奏章上签名的丞相长史黄霸也以“不举劾”的罪名一道上报给了皇帝。于是这两个人被一起逮捕下狱,判了死罪,等待处死。  相似文献   
10.
汉宣帝时,路舒温在《尚德缓刑书》中向皇帝揭示法制现状和分析其成因,建议一改秦朝“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的弊端,应该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充分表明了其儒家思想的主张。路舒温归属于贤良文人派,他们的言论表明了汉武帝之后儒法之争的继续,说明儒家思想在汉朝政治上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霸王道杂之”的合流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