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2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69篇
世界政治   1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0篇
法律   4291篇
中国共产党   1746篇
中国政治   2724篇
政治理论   636篇
综合类   198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848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997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铭 《政法论坛》2022,(3):117-131
数字法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技术和法学理论交叉的新领域,不仅是科技和法学的深度融合,而且是跨文理学科的新研究范式和新法治实践的全面整合。根据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角色,数字法学的主要范畴可区分为对象论和工具论,对象论主要包括要素层、平台层和产出层,工具论侧重于数字技术赋能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两类场景。数字法学的主要方法可二分为围绕规范展开和数据建模驱动,前者通过解释或重构法律规范取得成果,后者主要以定义任务设计模型满足需求。数字法学将带来法学教育的变革,亟需培养文理兼修、面向数字智能未来的数字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9,(5):121-128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彻底转型,在此过程中使用的用西方观念"整理国故"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用"神权法"一词描述中国古代早期法律思想即是明显一例。中国的国家与法律产生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如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地理环境和初始组织形态与西方国家迥异,因此国家的运作形式及与之伴随的政治管理方法皆有不同,这决定了用以维系中国国家统治和管理的法律思想也会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差别。厘清并突破这种概念上的"附会"之意,去伪存真,有利于我们认清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立足点,创造出适合本民族需要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3.
4.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4):78-78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小生产和传统文化观念中缺少对科技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历史局限。中国共产党是要帮助中国人民发展生产力的党。只有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变手工生产为机器生产,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才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这也有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产生认同,深化大学生对法治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格局的精细化,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辅导员可从政治、道德、实践、文化、队伍建设等五个维度开展思想引领,为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建构有效路径,让法治观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学》2019,(4):36-52
司法研究是贯穿近40年法学学术研究的重要线索。通过对人民法院组织机构变化的梳理以及司法研究中学术话语流变的考察,得以展示知识—司法实践关系的双向互动。这一互动机制的研究对解决当下法学研究以及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司法研究的学术史考察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了背景素材,加深了其对本领域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喻中 《法学论坛》2020,(1):40-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化表达,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知。首先,从思想源流来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根基。其次,从理论个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特性包括中国性、政治性与学术性。从学科定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了法治理论谱系中的一种最新形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根基、主要特性与学科定位,既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9.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一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党领导的伟大抗疫斗争中得到了切实贯彻和充分运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一是全局性谋划和全面部署,统筹兼顾,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三是战略性部署、系统化布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四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强化底线思维,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疫情风险防控体制机制,防范化解疫情风险挑战;五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防疫合作,同舟共济抗击疫情.  相似文献   
10.
高其才教授     
《法学杂志》2020,(5):F0002-F0002
高其才,1964年9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人,1985年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渔港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