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过阳光     
丝丝细雨,揽着心上人在雨中散步。撑着伞或不撑伞,都是货真价实、百分之百的浪漫情怀。今日阳光灿烂,要在雨中散步,哧!异想天开?既然如此,顺应自然,那就选择走过阳光,步行在大街上。大街依旧车水马龙。行人嘛,不多,但也不算少,一个街口,总可遇上二三位。  相似文献   
2.
于延琳 《人民公安》2009,(18):34-37
我接受了大弟的建议,把爸爸、妈妈和李阿姨的爱情故事讲出来,既是为了寄托我对三位老人的纪念和崇敬,也是想告诉现在的人们,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他们伟大和光辉的人生里,不仅有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朽业绩,也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根本无法理解的浪漫情怀和圣洁爱情。  相似文献   
3.
如心 《今日广西》2007,(14):46-48
在舞台上,他有时是风华绝代、顾盼生辉的古典美女,吟唱着娇羞女儿家的浪漫情怀:有时却又是阳光洒脱,帅气十足的英俊小伙,豪情万丈地歌唱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管励志类书籍市场比较火爆,从世界上的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到新一代的网络贵族,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但是如果真把这些讲述商界精英成就的书籍拿在手里,读上几分钟就会让人犯困,因为写作的手法单一,内容相对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5.
1958年4月,年轻帅气的孙家栋从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毕业归国.在苏联留学期间,孙家栋每年年终考试都获得全优,照片荣列学院"状元榜",获得连苏联学生都梦寐以求的一枚纯金质的斯大林头像奖章.那时候,人们对导弹还很陌生,连翻译也不知道对这个外来物译个啥名词,有人译作"飞弹",有人译作"可控制的弹",最后还是钱学森拍板,译作"导弹".孙家栋归国后,憋足了劲儿要报效祖国,整天昼夜不停地琢磨导弹,没有节假日,一头扎在绘图板、资料堆和试验室里,根本没有功夫来安排"个人问题".一次偶然机会,使他结识了妻子魏素萍.  相似文献   
6.
清明习俗     
赵书 《北京观察》2014,(3):66-67
正人们在清明期间缅怀先人,沉静思索,追古怀远,知死乐生,追寻春天的希望,是一个集哀思和踏青于一体,怀念先烈和亲近自然共一时的极具中华民族浪漫情怀的节日。"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时间在农历三月间,公历在4月5日前后。清明在古代又有"植树节"、"踏青节"、"聪明节"等称谓,与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并称为我国  相似文献   
7.
曲艳玲  王伟 《前沿》2010,(22):158-161
云南纸马艺术具有某些特殊的文化创作特征,这就是唯我意识、正面指向、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这种文化创作特征并不是通过云南纸马艺术的创作过程来体现的,而是通过云南纸马艺术的形象造型来体现出来.云南民间纸马艺术因地域以及创作主体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多样的版本,在众多的纸马版本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同一的心源性因素,即创作主体共同的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真实声音的青春绽放 刘树元(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80后”作家的崛起是新世纪文坛引人注目的现象。目前湖州活跃的一批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其写作已经成为十分耀眼的文学生态之一。在文学史的视野下考察这些作家,认真分析她们文学创作中的收获与艺术欠缺,深入研究其艺术取向所牵连出来的文学场域、文学生产体制、文学生产方式、写作资源等问题,相信对我们的文学创作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继续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崔修建 《新青年》2013,(4):56-57
第一次读到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时,还是在大学一年级,浪漫情怀正浓的年纪,追着三毛漂泊的足迹,思绪肆意地漫过世界的山川大河,似乎自己立刻也变成了一个行走大地的旅者,跋涉的身躯就是世间最美的流动风景。喜欢三毛,喜欢她背着简单的行囊,一路风尘,一路洒脱。人们常说,人生在路上,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真正做到舍弃安乐,迎着未知的风霜雪雨,欣然地踏上  相似文献   
10.
记得刚刚调入中国青年杂志社时,正值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有朋友问我去哪里?我非常兴奋地对他们说:“我去延安了,我要到革命圣地去经风雨、见世面。”我把这本红色的杂志当做“圣地”。那时的我可谓是充满激情,无惧困难,怀揣着理想和抱负加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