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会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在这里举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2.
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构建的重要海法制度,相关原则、规则已构成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行使该主权权利,要划清与国家主权的界限,避免专属经济区领海化;同时,也应认识到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专属经济区海法制度所具有的普遍国际法地位及其普遍拘束力,避免在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行使上搞双重标准.对于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剩余权利分配、安全职能等未定议题,中国应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法体系是指由各种涉海法律规范相互协调与衔接而组成的结构完整、内容广泛、层次分明的法律体系.在中国建构海法体系具有必然性,能够满足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效保障和促进中国海洋权益、尊重海法发展客观规律等方面的要求.构建完善的海法体系应当采取加速中国海法体系的立法进程、进一步深化中国海洋执法机构改革、逐步调整中国海洋司法制度等措施.为了推动中国海法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应注重明确和完善中国海洋政策、加强海法体系理论研究以及海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面向海洋世纪 确立海法研究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上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突出了海法研究体系的重要地位。在分析海法的概念、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确立海法体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将海法研究体系归纳为三个层次,并分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毛胜 《实践》2021,(1):F0002-F000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7月30日遭到外国巡捕袭扰后,与会代表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一条游船上完成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是在陈独秀主持下,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中的《新青年》编辑部里成立。北京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成立。  相似文献   
7.
高保林  赵海 《法医学杂志》1998,14(3):188-189
海法医学是法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从事海上或船上有关人员伤亡的法医学检查、鉴定和研究[1]。由于航海条件的影响,有关法医学的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航海法医学鉴定有其特殊性。为保障海上人员因伤亡引起的法律纠纷或诉讼案件能得到公正的分析和审判,航海法医学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船舶在航海条件下,一般都有流动性、海洋空间、社会隔离、人员和装备限制、配套不全等特点。因此,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很难及时得到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协助,尤其在船舶远离口岸的航行途中或在海洋气候条件下,这种矛盾就更为突出。因…  相似文献   
8.
郑磊 《党史博采》2009,(7):51-51
<正>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举行,会址设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汉俊及其哥哥李书城的寓所。出席者包括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海底区域内活动正处于由勘探阶段迈入开发阶段的关键时期。各国都在依据国际法加快相关国内立法。我国是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既得利益者,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区域"先驱投资者,需要在双重身份下使得本国利益最大化。我国于2016通过了《深海法》,填补了我国深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相关立法的空白。本文对《深海法》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合理的完善建议,对于促进我国该领域国内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比较法“法系”的角度,论述普通海法法系以及日本海法支系,并运用“历史思考”和“体系思考”的方法揭示日本海法的形成和体系以及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