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湘评论》2020,(7):F0003-F0003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红军标语为陈列主題的专题博物馆。馆内设有6个基本陈列室,客现真实地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艰苦斗争环境中以红军标语为武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领夺群众取得胜利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举行入党仪式时,新党员表达意愿和决心多是自行口述,没有统一规范的誓词。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叶家祠为6名新党员主持入党仪式时,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3):21-21
革命老区湖南省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六县之一。近年来,炎陵县以新的载体、新的形式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赋予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红色文化已成了最受全县党员干部欢迎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21,(5):4-7
罗霄山脉、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有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战争年代有两位县委书记牺牲在岗位上,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又涌现出为了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而牺牲的县委书记黄诗燕。  相似文献   
5.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各县农军共一万余众,已在湘赣边界的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沔渡镇集结.刚刚完成掩护湘南起义军东撤的],此时正回师宁冈,就听到了湘南起义军已经到达沔渡镇的消息.毛泽东异常高兴,稍稍整顿,于第二天(4月28日)一大早,率领一团一营一连赶往相距17公里的酃县沔渡,会见了朱德、陈毅.5月4日,红军在宁冈砻市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大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进入了全盛时期,"朱毛红军"从此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6.
炎陵     
《新湘评论》2005,(8):F002-F002
炎陵县原名酃县,地处湘粤赣交汇地区,株洲市南部,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18万。这里有神州第一陵——炎帝陵;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原名桃源洞);这里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湖南省级卫生县城、湖南省到县域文化建设基地。  相似文献   
7.
彭雁  刘青崧 《学习导报》2008,(11):56-57
2008年6月15日对于炎陵县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连接湘赣两省的炎睦(炎陵县至江西省井冈山睦村)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动员大会在这一天隆重举行。从仅有一条崎岖狭窄国道的湖南边陲小县.到即将建成的衡炎(衡阳至炎陵)高速公路、炎睦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公路和衡茶吉铁路纵横交错的交通要塞;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山间小路,到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和美观亮丽的长街通衢,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炎陵县沔渡镇原党委书记罗光解在6年时间里受贿18次,收受人民币11万余元。其敛财的主要方面,正是腐败多发的工程建设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炎帝陵为炎帝神农氏陵寝之地,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相传炎帝神农氏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辍",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因此而得名。据史记载,西汉有陵,唐有奉祀,宋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钦命在陵前立庙,同时诏禁樵采、置守陵户,此后历朝历代祭祀、修葺不断,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0.
黄春平 《新湘评论》2014,(18):60-61
落成于1996年9月的"知青阁",耸立在炎陵县城西湘山之巅,这是全国第一座知青纪念建筑。作为一名在农村插队落户三年并参与知青阁筹建、知青故乡行筹备工作的老知青,刘时雨对这座凝结7000多名来炎知青蹉跎岁月的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七千知青入炎陵"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毛泽东主席1968年底所作的"最高指示"。因此,很多人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68年,而"炎陵县在1963年就开始接受城里知青"插队落户",从炎陵知青阁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刘时雨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