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883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341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3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侵占罪后,关于侵占罪的若干概念在理解上尚存在争 论,如“代为保管”、“遗忘物”、“埋藏物”等。对其概念或内涵进行正确的界定,对于正确理解和认定侵占罪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一物一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一物一权主义的涵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物一权主义应指在一独立物之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 ,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我国在制定物权法时应当按照一物一权主义的要求构建和完善所有权、物、集合物、物的成分及添附等概念和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福德 《河北法学》2002,20(5):153-156
侵占罪中遗忘物应该区分于遗失物。两者的文义不同是区分的原因之一,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也有意将两者加以区分,台湾地区的侵占罪立法体例提供了将两者区分的可资以借鉴的法律传统。将遗忘物与遗失物加以区分的实质在于对不同财物的侵占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危害性。将两者加以区分也体现了刑法谦抑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28日下午约3时,被告黄某[(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男。现年39岁]使用犁田的开沟犁在机耕时被损坏,便派员将其开沟犁拉到被告林某[(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男,现年45岁]的电焊店进行电焊维修。被告林某当时正在做其它工,便叫其雇工人员将开沟犁放下,该开沟犁正好放在人行道上(即开沟犁正好放在被告林某的电焊店与原告孙家住宅中间的人行道)。当晚约6时左右被告林某将该开沟犁进行电焊维修完工。当晚约7时。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列举了五种出资方式,但对除此之外的其他财产和权利是否可以用作出资则不明确。现实中超出此范围的出资比比皆是,参考主要国家立法和国外学术界对出资标的适格性评判标准后,结合我国国情,认为应适当扩大出资范围,以加速公司化改造进程,促进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存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九编制的民法典草案里 ,没有作为编名的债权或债法总则。至此 ,债法总则的存废已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之争 ,而是上升到立法实践上了。就债法总则的历史起源、债法总则的内容及效用、合同总则与债法总则的关系而言 ,我国民法典不宜设立债法总则 ,应对债法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7.
论物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的依赖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其实质是物质利益对人的社会生活的统治。这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一方面 ,物是支配一切的标准 ,在此条件下 ,人是自由、独立、利己的 ,人与人之间是隔绝、对抗与冷漠的 ,由此也对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 ,以物的交换为基础的、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为人的利他行为 ,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合作与关爱创造条件 ,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其消极方面 ,并创造条件促进其积极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海明 《法治研究》2007,(12):67-71
《物权法》从物权法律效果的角度界定了物权的内涵。物权的直接支配力和排他力从物权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两个角度揭示物权特征,物权的支配力保证物权人对物的命运加以影响,而排他力则体现了物权权利主体对物享有支配力的限构、定界。出于衡平物权人利益和他方利益,物权的支配力和排他力在具体法律制度中将被法律自在的规定和当事人的意思定界。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践中,对油罐车司机在运输途中偷油案件的定性存在较大争议,其关键问题在于对封缄油罐内汽油占有归属的认定。刑法中占有的核心内涵是对财物的实际支配或者控制,其中包括事实上的占有。对于封缄委托物的占有归属,应在坚持区别说的前提下,根据委托人与受托人在支配或者控制该财物方面的不同情况进行认定;而判断运输途中封缄油罐内汽油的归谁占有,须从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承运人内部主体之间的占有关系两个层面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结合运输司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主体身份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行为对象是否为公共财产等因素予以定罪。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与此相适应,有关网络游戏虚拟物的交易与日俱增,而虚拟物交易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要对虚拟物交易的法律规范进行研究,首先要对虚拟物的涵义和财产权属性进行分析,进而对虚拟物交易进行范畴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