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龙钢 《今日上海》2012,(3):54-55
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的人应该都记得,有一部名叫《渡江侦察记》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后,积极准备横渡长江,继而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故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当年看过此片的观众对片中那个机智勇敢的侦察员小马留有深刻的印象。殊不知,“小马”的原型就“近在眼前”。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水兵、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海军战斗英雄王维福。  相似文献   
3.
刘劲文 《新民周刊》2012,(42):93-93
中国经济下滑幅度正在收窄,趋稳态势比较明显。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别业》中写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因极富禅意而成为千古名句。诗人本想以游玩时的感受来暗喻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往往在看似绝境之处,你会发现希望正在萌芽,峰回路转又有生机乍现。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这个市场实在很不美妙,让人时时感觉已到山穷水尽之处。...  相似文献   
4.
金秋胡杨林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20):52-53
<正>我喜欢胡杨,赞叹胡杨的顽强拼搏精神。十月的胡杨林景色十分壮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胡杨林是世界仅存的3处胡杨林之一,集沙漠、戈壁、草原、湖泊、胡杨为一体,唐代大诗人王维关于居延的那首诗,不仅妇孺皆知,而且使居延这个地方流芳百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  相似文献   
5.
读王维     
一直觉得诗歌是最具灵性的文字.因为在凝固的诗句背后总潜藏着某个瞬间。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我近乎固执地偏爱王维,或许就因为王维文字背后的瞬间舞别有风韵。它们带着融注的情感.穿越千年的风尘,与我的心灵相遇相契。  相似文献   
6.
海南的天空     
何京 《今日海南》2005,(3):47-47
近来,王局长的心情比较好,原因是丈母娘得了癌症,快不行了。按理说,丈母娘尽管不是亲娘,也算得上是半个娘啊,得了癌症不应该高兴啊?王副局长今年52岁,虽说也是个局长,但一点实权都没有,就是买个笤帚,也要写申请,让一把手签字审批,因此他心里很不平衡。如今,因为年龄关系,他在职务上也没什么奢望了,只是琢磨着增加点经济收入。他注意到,如今要是有个婚丧嫁娶的事,可算是有了名正言顺的发财机会。他曾亲眼见到,他们单位一把手的表弟的二叔去世,一次就收礼金5万多元。可偏偏王副局长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他的父母早亡,自己又不能生育,所以,指望父…  相似文献   
7.
刘诚龙 《法制博览》2009,(13):68-69
王维早先也曾锐意进取,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而到了晚年,心如枯木,欲如死灰,他购买了米之问的辋川别墅,在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山林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悠哉游哉生活。在中国的隐士当中.其实十有八九都经历过从“猛志固嘴在”到“悠然望南山”的“心路历程”,其内心底处,几乎都曾经受到过难以疗治的心灵创伤,陶潜如此,林逋如此,王维也如此。  相似文献   
8.
李原 《党史纵横》2009,(7):35-36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扮演一些角色,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所担当的责任也不同。“文革”的十年浩劫,牵动着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惊心动魄的记忆,王维汉在这一时期的“特殊使命”尤其令他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9.
许步广 《求贤》2009,(12):25-26
认识王维卿的人都说,他很随和,好交,但不善应酬。因为,刻意的媚俗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熟悉他的人也大都是从熟悉他的画开始的。他喜欢画鹤,更喜好墨竹。于是,这两种物象便成了他性格特征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10.
胡遂  曹梦晶 《湖湘论坛》2010,23(1):82-86
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佛",其一生的文学作品中,对闲适生活的吟咏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其独有的恬淡空灵的特色,究其缘由,与其对佛教的深刻造诣分不开。本文试从其闲适诗与佛教的交汇之处,浅谈王维的"无念"、"无相"、"无住"的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