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于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 ,对于我们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当代科技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第一手段要素的今天 ,科技对国家和整个人类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基于科技“双刃剑”特性 ,科技必须有先进理论指导 ,先进文化的智力支持 ,才能成为先进的生产力。对此我们尤其要注重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理解和领会 ,提高对先进文化的理论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运用科学方法 ,倡导科学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3)
马克思结合实践的观点对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颠覆了整个旧唯物主义,为拜物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对拜物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提出抽象劳动,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而拜物教植根于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只有进入共产主义才会真正消亡。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质要求是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李祖平 《前沿》2011,(9):182-185
执政文化问题是执政党普遍面临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中,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是有利于创设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执政学、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现实意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执政的文化自觉、确立执政的核心价值、增强执政的基本能力、推进执政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时期,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飞跃。这一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在实践上,它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大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家学者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精神文明,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的实施“以德治国”,塑造民族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  相似文献   
7.
龙井仁 《探索》2008,(2):108-110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是: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为整合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提供重要线索和理论依据.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和谐工程,也是构筑社会基本道德体系的稳定工程,同时还是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三个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革命导师曾阐述过三个主题,其主题的使命各具特色。在深化改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深入研究这三个主题,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能否取代资本主义和怎样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主题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合理内核以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材料,把自己的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块理论基石之上,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由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马克思在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学习理念和方法.研究马克思的学习观,对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