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离感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借助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分层抽样数据和计量分析发现,担任学生干部、周末继续学习、良好的室友关系、广泛的网友互动和学校归属感都对大学生疏离感有积极作用,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疏离感。家庭亲密度、家庭子女数对大学生疏离感有显著影响,中年级(大二、大三)和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疏离感。大学首选应提供更多有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其次可借鉴企业提升组织归属感的策略改进校园活动和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显示,县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工作方式及特点是造成干群疏离感的重要原因。从总体上看,县处级领导干部会议多,出差多,陪同多,下基层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政治疏离感是一个长期得到重视的话题,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政治疏离感会影响政治的稳定性,从而过分强调了其反政治性。然而,在非西方社会尤其是中国,分析政治疏离感形成模式上的多样性和其文化基础却是需要研究的重点。笔者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公民意识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中国公众的政治疏离感主要受到性别、教育、政治涉入、政府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9,(8):92-93
风情梦幻岛: 岛,永远是给人遐想的大地符号,无论是鲁滨逊与星期五一起生活的无名荒岛,还是彼特潘布满了童年梦想的“永无岛”,或是铭记着黄老邪永恒爱情的桃花岛,都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与疏离感的所在。8月,就让我们怀着浪漫的情愫,去追寻岛屿的风情与梦幻吧。  相似文献   
5.
当代公共事务的运作存在着一种后现代性的危机,其凸显了市民参与的匮乏现象,因而城市的公共问题总是无法有效地获得解决。而且城市的政策议题之性质较之于全国性的议题,其通过市民参与解决争议的可行性更高,故为更有效地解决城市的公共问题,政府实应致力于促进市民实质地参与城市的公共事务。本文首先勾勒公共事务运作过程中的後现代性危机——市民参与匮乏的现象;其次,从规范性的角度,阐述城市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认知;最后。提出城市公共管理可以采行的一些促进市民参与的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6.
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10-13级200名学生进行了青少年父子(女)疏离感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83.2%的学生与其父亲的关系存在疏离问题。这与父亲传统观念与教育方式、父亲特定的社会角色、幼年的生活经历、家庭和谐状况、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社会地位等息息相关。在深入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变父子(女)的认知图式与澄清角色相结合、优势视角与人本主义结合、发挥社会系统的多维度功能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改善疏离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德寿 《创造》2012,(7):41-42
城市社区,如何通过管理,使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群感到不陌生、淡化疏离感,产生归属感,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创新"在当下的中国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创新也如此。这是大好事。它从一个层面放映出我们这个社会在逐渐培养出一种认同变革、寻求变革的时代精神,以应对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绝对不可小看这种精神,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有了它我们才能对未来抱有更多的期许。因此,社区管理创新也罢,还是其他什么方面的创新也罢,凡是创新,我们都不应该排斥。  相似文献   
8.
4月17日上午,广州市70多名空巢独居老人在70多名学生义工陪护下,从环市西路的市社区中心集中出发,步行来到华影星美国际影城影院,共同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澳门1949》。活动主办方广州义工联负责人表示,希望通此举能鼓励更多空巢老人走出家门适量运动并认识社区,同时通过与青年一起观看怀旧爱国影片感受时代变迁,减少被社会疏离感和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的疏离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它的存在是组织的巨大危害。本文分析了疏离感的三个成因 ,并且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