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阿祥 《唯实》2013,(1):86-89
2012年12月19日至2013年1月2日,笔者主讲的《国号》在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国号》节目的主旨,是揭秘夏、商、周、秦、汉、新、晋、隋、唐、周(武璺)、宋、大元、大明、大清计14个统一王朝国号的由来。在节目的最后,笔者指出:“中华民国”国号,开创了中国国号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帝国”时代进入了“民国”时代。  相似文献   
2.
众言妙语     
《党的建设》2011,(12):60-60
人处在最底层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 我走上百家讲坛,成了“名人”,对往事的回忆。我的看法是“三多三少”: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争执。  相似文献   
3.
<正>"化",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字中,实在是笔简意明、再普通不过了。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字,却担当了似乎无以复加的重任。台湾学者曾仕强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道,一名日本大学教授曾对他说,"你知道中国人最厉害的是什么吗,就是你们那个‘化'字,一‘化',所有人都比不过你们了。""化"的精义,在于不知不觉当中,发生大的变化。一块岩石,慢慢变小甚至不见了,叫"风化";  相似文献   
4.
刘金祥 《奋斗》2007,(4):53-55
易中天、于丹、阎崇年之后.2007年初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成为《百家讲坛》推出的又一位“学术超人”.由王立群主讲的“读史记”才播出五期,《百家讲坛》收视率再创新高。看着“读史记”收视率节节攀升.大有超“品三国”赶“讲论语”的态势。无论是阎崇年、易中天、于丹还是王立群,毕竟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一媒介引发了日益火爆的读史热,对这一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产生的深层诱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3):85-86
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用讲座的形式,请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演绎,让原本生疏难懂的历史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很受观众欢迎,由此,于丹、易中天、阎崇年等一批专家学者迅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学术明星”。今年3月,于丹遭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几位博士、硕士的联名抵制,争议四起。  相似文献   
6.
快乐大叔 《党课》2007,(5):94-95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如今可不得了,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了造星工厂。谁上《百家讲坛》谁就火,而且不是一般的火,那是相当的火。其他同志暂且不论,这里快乐大叔只说说Y先生。  相似文献   
7.
张旭 《小康》2010,(9):39-41
网络自学会成为未来大学的新模式吗?世界首富比尔&#183;盖茨预言说,5年以后,学生们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  相似文献   
8.
<正>7月8日下午,静安区第27场"社院大讲坛"活动在同舟大楼一楼会场举行。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原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著名  相似文献   
9.
尹利君 《中国工运》2010,(12):10-11
河北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公司陶一矿工会围绕集团公司工会创建"三型六化"品牌工会的要求,在创建学习型工会、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工作中创新学习模式,设立职工“百家讲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职工书屋”,建立“微型图书馆”,为职工搭建了读书学习和成长成才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这一回我品《百家讲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中天 《学理论》2008,(4):86-88
看《百家讲坛》的观众喜欢什么样的主讲人?或者说,一个主讲人受到观众欢迎,靠的是什么?依我看是三条:学问、见解、个性。《百家讲坛》毕竞是“讲坛”,一点学问都没有的讲不了。当然,学问大得像陈寅恪、钱钟书.也不必。究竞多少合适,就靠各人掌握了,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要有见解。《百家讲坛》不但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