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95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3篇
法律   974篇
中国共产党   496篇
中国政治   762篇
政治理论   260篇
综合类   48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公诉权由检察机关行使意味着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权应赋予检察机关,而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下的NGO负责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日常考察帮教工作,既可以充分发挥NGO的专业人才优势,又可以避免"多头负责"的弊端。基于降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和促使其改过自新的立法宗旨,检察机关有权根据其在考验期的表现,适时地在法定幅度内延长和缩减考验期。附条件不起诉的帮教工作绝不是独断的、教条的或家长式的灌输,而是引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欲望信念作出反思评估;更是通过某些优秀人物的示范作用,在他们内心产生某种道德感动,进而启迪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我国贫困问题的主要形态已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顺应相对贫困治理的需求,有必要系统构建贫困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在分析相对贫困的概念、特征和治理需求的基础上,文章从系统观念出发,提炼并阐释了以党领导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共治和技治为手段的“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通过分析浙江安吉“生态扶贫”和山西“吕梁山护工”治理实践表明,由于地方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具有差异性,治理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安吉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示范机制建设,吕梁重视护工就业培训和脱贫增收机制构建,但其治理逻辑存在共识,能有效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基于此,文章在“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基础上结合地方经验,从组织机制、内在动力机制、法律机制、协同共治机制、监测机制、示范引领机制六个方面提出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尝试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4.
核心提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使命。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未来的贫困治理面临全球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贫困治理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要求更高,贫困治理的难度更大。如何完善贫困治理体系,提升可持续的内生动力,确保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围绕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争论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全球化要么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要么强化了国家主权。本文从国家主权的多侧面内涵这个视角出发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存主权、国内主权、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和国际法主权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宋超 《行政与法》2006,(2):72-74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践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已经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目前囿于立法层次较低,且各地规范不一,极大地阻碍了这一新生事物的进一步成长。因此我们应在统一立法和系统全面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规系统规范该制度。同时加强诸如表明身份制度、说明理由制度、阅卷制度、时效制度、格式化制度、职能分离制度、案卷排他性制度等研究,以丰富和完善该处罚权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宪法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思想 ,是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中西方宪法思想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和内容 ,并且还一直在发生着碰撞。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6,(3):7-8
点评:此次发生在南亚克什米尔地区的地震并不意外,因为这一地区处在喜马拉雅东西地震带上,曾多次发生过强震。自然的地震虽不可抗衡,但人间的友谊却因共同抗震而在不断加深。印巴两国对峙了50多年,纷争的焦点就在于克什米尔主权问题,为此双方还在1947年和1965年爆发了两场大战。但是,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曾经隔断印巴的实控线却变成了连接印巴的一座桥梁,印巴人民携起手来,团结抗震。随着双方实控线的临时开放,由联手抗震推动的合作正取得突破,如有望日渐加深,可能会为南亚次大陆带来持久的政治和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为生产活动、贸易活动、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主权、产业安全、贸易安全、金融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开放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协调国际关系上作出努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绝对与相对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过去由于对绝对与相对关系理解的不全面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出现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错误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正确把握绝对与相对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