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在江湖走,不能完全不沾染世事。有熟人远兜远转,托我为一名"美女诗人"站台——是一名土豪心仪的女神。我推托再三,最后土豪亲自打电话来,用浓浓乡音连声道:"我们是老乡,她是真的很漂亮,很纯真,很热爱文学……"美女作家的诗,就是几句车轱辘话分了段,诗集却装帧精美得过了分,恨不能如《圣经》般纸缘镀一层金。我倒为土豪的话好奇起来:这是什么样的女子,可是沙仑的水仙花,谷中的百合花,以其清更加颠倒众生?一见面,大吃一惊:相貌平常、满身乡土气息的女孩子。很木讷,没读过什么书,也不太会人情往来,对周围工作人员,只会反复说:"谢谢。"口音  相似文献   
2.
冯明 《中国审判》2011,(11):37-37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中宣部等部门部署的“走基层”活动,本刊由社长杨亚平,总编辑张益民,编辑部主任高绍安带队先后奔赴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湖北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和汉江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就几个地方的法院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项考察,本期特刊发一组以法院文化建设为主题的走基层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的一天傍晚,大概是老人节的前夕,我突发情思,便独自去拜望我的老师铜先生。谈话间,我意外地发现先生的案头放着一本《远望》杂志,觉得怪有意思,便捧起细细观摩,不想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原来这是一本台湾杂志,从开篇到结语,唱的尽是和平统一之歌,抒发的尽是两千多万台胞时刻想念祖国的拳拳心愿!不难看出,这是一本带有鲜明政治倾向和浓烈评论色彩的综合时事性期刊,与大陆的《统一论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铜先生见我如此钟情《远望》,便起身对我说:这本杂志的创始人都是当年遭受过台湾当局政治迫害的“异己分子”。他们回首历史,无不…  相似文献   
4.
知音故事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发展到今天.它早已不只是一个民间故事.由其演绎的知音文化已成为了一种人文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诚信、感恩、平等、和谐”的内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雄山 《世纪行》2010,(5):31-32
<正>我自1985年由著名学者吴丈蜀和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金斌统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建主国会后,就受到民建各级领导同志对我的关心和教诲:民建中央胡厥文主席在北京医院病重时的接见和谈诗合影,孙起孟主席和万国权副主席多次给我来信鼓励,民建湖北省委马公瑾主委和金斌统副主委对我的教育和培养,都令我深为感激,没齿难忘。但最使  相似文献   
6.
唐人卢照邻曾在他的《释疾文·悲夫》中写到: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看到赵秀焕的画作,突然被一种强烈的情调所攫,心中升腾起如卢照邻描述的那种忧戚、低沉的感喟之意——  相似文献   
7.
寂寞如歌     
<正>有人说,寂寞是文人墨客的通行证,孤独是天才伟人的墓志铭。并不是文人喜欢寂寞,也不是天才偏爱孤独,只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无人听。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也无论圣贤还是凡夫俗子,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寂寞的体验。寂寞或者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巍权 《政府法制》2010,(10):12-12
“fans”来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台湾作家余光中说,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是少数,而“粉丝”必须是多数。  相似文献   
9.
张谷若在汉语和英语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扎实地研究哈代及其作品,与作者达到了心灵上的契合,成为哈代的东方知音,凭借其炉火纯青的翻译艺术,达到了艺术效果绝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王文娟 《各界》2012,(12):92-94
这种异常熟悉的感觉,莫非就是平时所唱的“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从学戏的那天起,我挑起了养家的担子,打定主意要先把弟妹培养成人。直到两个弟弟如愿考上了大学,我才觉得在舞台上演绎了那么多才子佳人、海誓山盟之后,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