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64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转投资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对公司转投资问题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而反映到诉讼实践的公司转投资纠纷近来有增加的趋势,对公司转投资的界定及其效力问题应当引起理论及实践部门的关注。本文拟从一案例入手,对公司转投资的处理特别是转投资行为的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中国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个省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而就在此时,北京市环保局巡视员、新闻发言人,跻身中国十大官员微博之列、拥有百万粉丝的杜少中高调转身,出任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笔者就碳交易试点的准备、如何用好第四方平台促进节能减排等问题专程采访了这位环保卫士。  相似文献   
3.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且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后屏障。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碳减排制度的选择,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世界各国主要是采用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两种碳减排方法。碳税具有短期内实施成本低、减排成本稳定、减排成效较好等优点,同时具有减排量不易控制、税负易转嫁消费者、长期实施成本高等缺点。碳排放权交易具有长期内实施成本低、减排成效较稳定等优点,同时具有碳排放价格不易控制、减排成本不稳定等缺点。现阶段来看,我国选择碳税制度较为适宜;长远来看,我国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综合使用较为合适。目前,构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碳税制度,需要重点解决税率、税收优惠、收入使用、分配补偿、碳审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减缓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的全球共识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庞大的碳排放量已成为国内、国际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为了节能减排,我国碳排放交易逐渐兴起,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体制上和制度上存在碳排放权缺失、市场流动性差、行政手段失灵、定价机制失效、法律不健全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方面要利用经济杠杆使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另一方面使碳排放权明晰化、专有化、可交易化、法律化,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控制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欧盟在当今世界碳排放交易体系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许多学者就欧盟碳排放市场对参与企业的影响运用包括数理模型、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市场的一些关键做法来研究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变化情况,从而推断市场的影响效益。中国的碳排放市场及其相关企业应该从中学习借鉴经验,寻找适合国情的碳排放市场规则和企业绿色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6.
纪建文 《清华法学》2012,6(5):65-72
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弱势的排污收费依然在我国社会现实中占据主流,而在舆论上不断高涨的排污权交易及碳排放权交易却迟迟没能进入实质性运转.为了有的放矢地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有必要深入挖掘二者的理论基础.丹尼尔在哈丁解决“公地悲剧”思路的基础上提出“自由获取悲剧”理论,试图挖掘财产权的基础并提出解决地方性环境问题的方案.在我国,排污收费制度主要以环境物品的公共所有权为基础,而排污权交易及碳排放权交易则以公共所有权及私人所有权并存为基础,并且企业对环境物品的私人所有权主要通过有偿方式取得.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已遭受诸多诟病,而排污权交易及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性取决于权利配置是否合理、监管是否到位、市场是否成熟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振宇 《群众》2014,(8):72-73
<正>低碳经济是一种蓬勃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度创新,推动能效技术、能源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模式转型。200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决定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至45%。江苏省作为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低碳发展进入可量化的相对减排阶段。面对日益增大的碳减排压力,中国以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平衡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关系,又以怎样的体制机制实现低碳发展,碳排放治理制度面临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天津政协公报》2012,(1):41-42
<正>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栗庆林,代表民建天津市委员会发言天津作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利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我市产业结构高碳"锁定效应"明显我市是典型的产业能耗型城市,产业能耗占全市能源终端消费量的88.98%,是典型的高碳能源结构:一次能源消费中,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