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政治结构范武和运行机制,表现为专制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通吃”一切。 这样,专制主义通过专制权力实现了对全社会的整体覆盖和控制。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统来看,传统文化从主 流正脉到其它各家各派、甚至支流末节,都是专制主义的倡导者、支持者或附和者。另一方面,从实际影响来看,专制主义支 配了中国人的政教礼俗,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林修果 《新东方》2005,(9):35-37
宗法势力或者说宗法权力的权力来源是宗族,行使权力的主体是族长、士绅。这就决定了宗法秩序具有其不同于现代行政权力的种种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有:血缘性、礼俗性、差序性和地域性。只有认识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同行政权力相应特性加以区分,以防宗法秩序对行政权力的混淆。一、血缘性  相似文献   
3.
汪雄涛 《政法论坛》2012,(5):173-181
自礼产生起,其意蕴的表达就需要借助利益媒介。但这并不意味着利益的地位是附属性的,相反利益的考量在交往礼俗中具有实质意义。对交往礼俗的考察显示,利益在交互行为中不仅体现为形式上的还报,还具备量度上的平衡。在世俗社会中,当我们无法逃离在利益之外时,平衡就是道德,一种普遍的道德。正因为如此,礼俗比礼义更加贴近现实。  相似文献   
4.
古代祭祀礼仪的法律规制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祭礼,历史悠久,内容宏富,颇具特色。其程序之复杂,仪节之细致,规矩之严格,场面之宏大,也堪称一绝。它位居“五礼”之首,是古代礼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其秉承“神道设教”的宗旨,蕴含“天人合一”的观念,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世俗化倾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上海地铁二运”在微博上发表一位女士穿着暴露的照片.劝其自重。女权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纷纷称:“从女权的角度,妇女穿什么去哪里,都是个人权利,客不得他人置喙。”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中国的先秦时期,还是西方的古希腊时期,礼俗在中西道德伦理生活中皆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酝酿出不一样的礼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内敛的、谦虚的,从而更注重渗透在礼俗中的文化内涵;而古希腊则无拘无束,纵情喧嚣,其礼俗多为一些具体的外在形式;与古希腊礼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不同,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俗则有更多的政治意蕴。中西礼俗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西方生活方式及文明走向的差异。因此,比较先秦和古希腊礼俗文化,对于我们探索中西礼俗的渊源、发展和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回族深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丧葬礼俗方面保持着薄葬的独特风格,包括简葬、速葬、土葬、节哀、不看风水等特点。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人是真主创造的,世间万物是真主创造的,人的生死寿限,贫贱富贵,后世的荣辱均由真主决定。人从真主那儿来,死后仍回到真主那里去。人死后是进天园,还是入地狱,  相似文献   
8.
正春山春水春花艳,蜂飞蝶舞游人忙。初春伊始,行走在武胜白坪—飞龙新农村,映入眼帘的是传统农业与美丽新村完美交融的画卷。高洞村结合地方文化习俗,因地制宜,建设生养、成年、婚嫁、孝道等风俗礼仪文化区,高家院子浓郁的传统婚嫁文化,勾起人们对传统礼俗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鉴观 《福建乡土》2006,(2):34-34
过农历年的习惯,满村子贴上红彤彤的春联,人来客往,个个脸上亮堂堂的荡漾着喜色。白粿、米糕戳点上胭脂记,俗得极其可爱。年很像穿着红棉袄的新媳妇,在眼前晃悠晃悠,土得暖到人心田里去。这些被看成了所谓的礼俗,也就  相似文献   
10.
契约关系的发育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现代化进程不仅仅是契约关系的发育和完善,维系契约关系与礼俗关系之间的张力是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更加重视礼俗关系的积极作用,防止市场中的契约关系对非市场的礼俗关系的侵蚀,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尤其是其"去道德化"和"唯新主义"对于礼俗关系的损害,也需要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