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通过其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成功之作《印度之行》,杂而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探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力图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为切入点,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加以透析,揭示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真诚联结的强烈渴望,以及超自然力量主宰下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无奈的隔阂与分离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骆莲莲  彭金定 《求索》2012,(8):175-17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自我意识之间的生死斗争,导致其分化为主动的意识与依附的意识,即主奴意识。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叙述了小说主人公露西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成长史,尖锐且复杂,契合了黑格尔主奴意识的存在,并解释了自我意识之于真理追求的显著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共产党前领导人威廉·福斯特曾指出:“在30年代日本进犯和蹂躏中国时期,党竭力反对罗斯福输送废铁和其他军需品到日本去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曾于1937年分别致函美国共产党,对这种支持表示感谢。”(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11月版,第450页)译者在阅读白劳德所著的《人民阵线》一书时找到了这三封信。白劳德于1934~1944年担任美共总书记,他于1927~1928年作为泛太平洋工会书记处书记在中国工作过两年,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毛泽东在1945年7月29日《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中…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生态学的核心;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类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福斯特系统地重构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就是要恢复作为生态学家的马克思。福斯特重构的马克思的生态学,从生态学角度重新梳理了马克思的思想轨迹,使得马克思生态学思想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福斯特对于马克思生态观的解读以及对马克思的生态学的重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生态问题的新思路和范式。  相似文献   
5.
吉卜林、福斯特和奈保尔是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三位重要作家,其创作与印度关系紧密。他们的印度书写不同程度地带有东方主义的思想痕迹,其作品均体现了文化身份认同之思考。探讨三位英语作家的印度书写及其文化身份思索对于深化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青年,感谢你们选择了复旦!这些天,我在校园里走了走,看到大家的脸上,带着骄傲、憧憬和忐忑。我能够体会各位同学的感受。在我看来,开学与毕业是一所大学最具魅力的时刻,它充满了无穷的可能,孕育着各种希望。所以,大学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也好像变成了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美]埃伦·梅克辛斯·伍德、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主编郝名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版本书从"何谓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知识分子"和"后现代主义与运动"三个方面展开,针对语言与社会、阶级斗争、文化研究与政治、种族问题、男女平等、环境问题等,后现代主义和马  相似文献   
8.
张立平  徐春艳 《求索》2013,(9):239-241
作为当前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代表着不同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他们在唯物主义与生态的关系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由于两人在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时目的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路向.最终提出了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9.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符合时代特征的生态范式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生态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借助"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所完成的对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通过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化解生态危机的经济学路径和技术路径的虚伪性和不可能性,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强调消解生态危机的出路与社会主义前景密不可分,希冀引导生态运动等新社会运动转向社会主义变革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在找寻社会变革的现实力量方面,福斯特的理论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地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索宇环 《前沿》2008,1(5):180-184
本文以福斯特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为线索和根据,提出一个解读《印度之行》的新策略:用精英意识解释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福斯特的精英意识在《印度之行》中体现为四个方面:追求出众,完善自我,特立独行,百折不挠。追求出众表现为福斯特选材、选景、选人的独特品位;完善自我体现在穆尔夫人的道德与信仰革命中;特立独行意指阿德拉的文化探索和人格升华;百折不挠落实在菲尔丁矢志不移的理想追求与和平使命上。论文的结论是,精英意识是福斯特的创作《印度之行》的潜在动力,是《印度之行》的神秘人物和曲折情节的通解密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