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采用的著作权法保护方式,这一方式符合了世界潮流,也为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然而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其对用户界面、程序结构的保护不足显而易见。因此,借此次《著作权法》修订之际,完善著作权法对软件的保护,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会计程序,从学员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情况来看,它已成为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原因在于,学员自学不够,教师辅导不够,教材组织不便于会计程序教学。解决办法在于,统一“会计程序”概念并建立程序整体结构,提高学员认识,加强程序教学。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的刑事侦查程序在结构上暴露出侦查权与辩护权相比过于强大、犯罪嫌疑人的主体地位难以保障、监督机制薄弱无力、犯罪嫌疑人承受被迫自证有罪的义务等诸多弊端,因而引发了侦查权的滥用、侦查手段的不节制、法外侦查手段的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建议采取建立民警出庭作证制、建立讯问等重大行动时律师在场制、建立侦审分立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吴跃章 《政法学刊》2005,22(5):35-39
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作为正义程序的两种模式,分别蕴涵了两种“中心主义”理念和“二元对立”等级。两种程序模式存 在着各自固有的结构缺陷,诉讼实践行动必将消解程序结构“中心”、颠覆“优位等级”。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唯理性设 计程序模式所固有的反理性本质,正义程序并非人之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对社会纠纷解决实际所需机制的回应。没有一元化的正 义程序,正义程序的意义应撒向四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其固有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量在近年来的持续增长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要面对的基本前提.民事诉讼修法理念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型是民事诉讼修法成功的基本保障.诉讼模式架构由"一体化"格局转向"间隔型"格局、诉讼程序结构由"庭审过场型"双阶结构转向"庭审中心型"双阶结构是<民事诉讼法>集约化修改的两项基本作业.<民事诉讼法>经过集约化修改将勾勒程序效益最大化、审判岗位绩效最大化、司法产品社会接受度最大化的民事诉讼运行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6.
对刑罚变更执行监督的“参与型”同步监督改革仍然属于游离于诉讼程序结构之外的“局外”性质的“旁观者式”监督,可以借鉴“公诉模式”的诉讼三角形结构原理,在刑罚变更执行的相关程序结构中嵌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赋予检察机关对刑罚变更执行建议的审查批准权和对法院裁决过程的同步监督权,形成‘‘双三角形”结构的“嵌入型”同步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侦查程序完善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在社会上引起争议较多的阶段。如何规范与控制侦查权,从而建立更合理,科学的侦查程序,是当前法学界广泛探讨的热点。反思我国侦查程序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未来侦查改革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在侦查程序的完善及推进侦查法治化方面迈开新步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