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法人》2005,(3):75-75
2005年元旦刚过,空调行业2004年的硝烟还未来得及散尽,领跑世界的龙头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服务承诺再出新招:从2005年1月1日起购买的格力家用空调,售后包修期为整机包修六年(包括压缩机、各类风扇电机、主控板等家用空调所有零部件),而熟悉空调业的人士都知道,此前,国家对家用空调器有“整机保修一年、主要零配件保修三年、压缩机保修三年”的强制性标准,而目前国内所有的空调品牌中,最长的包修期整机也就是3年,这意味着,格力此举不仅大大超越了国家标准,也超越了目前国内所有的空调品牌的标准,从而使格力电器成为全球售后服务标准最高的空调企业。  相似文献   
2.
陈昶屹 《法庭内外》2012,(10):40-41
盛夏季节,空调维修和安装进入高峰期,支架超龄服役致空调室外机坠落伤人事件在全国时有发生。据报道,前不久,上海闸北区场中路2600弄小区内,一名空调工在维修空调时,将安全带扣在了空调室外机的支架上,由于支架锈蚀发生断裂,结果该名工人连同空调室外机一起从12层楼高空坠落水泥地上,不幸当场死亡。一时间,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人们忽然意识到:大量悬挂在楼房外立面的老旧  相似文献   
3.
下海一年净赚千万1984年,张近东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南京鼓楼区一家区属企业。凭借敏锐的眼光,张近东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  相似文献   
4.
对于天气,中国的企业家开始有了不同的认知。“夏季气温上升1℃,就会增加230万瓶的啤酒销量”、“夏季30℃以上的气温多1天,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这不是中国的啤酒和空调制造商统计出来的数据,而是前者来自德国,后者来自日本。但天气会对许多种类产品的销售情况产生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关注。 此外还有分析天气与客流量乘车指数、分析天气与餐饮  相似文献   
5.
苏建军 《小康》2015,(2):52-53
去年下半年起,有关空调业遭遇严重高库存的说法甚嚣尘上,作为国内空调界一哥,坐拥专卖店渠道的格力,一度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对象。日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或格力电器)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面对新闻媒体,参加领奖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首谈"破格行动",称"很无聊"。言语不多,一度曾被误解为行业老大格力对竞争对手的"不屑",实则暗藏玄机,家电界霸主地位争夺的混战才刚刚开始,与将要到来的惨烈大战相比,无论是"格力清场"还是"破格行动"只不过是大战前  相似文献   
6.
宋华安 《法人》2010,(3):66-67
中国企业须谨慎对待《蒙特利尔议定书》对禁氟的要求,避免因产品技术不达标而使出口蒙受损失,或在内销市场遭遇禁氟令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06,(9):52-55
1994年,还只能用最便宜的分体式空调在市场中分得残羹冷炙,如今,它依靠自己的技术就可制出行业最高品质的空调。1993年,还是个年产3000台的“小作坊”,2005年,它销售空调超过350万套,挺进中国空调制冷行业前四强。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这个空调业新锐开始向空调行业发起最强劲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微 《法人》2008,(8):73-73
按照空调行业的惯例,每年8月1日到次年的7月31日为一个冷冻年。眼下,新的冷冻年已经来临,纵观今年整个空调企业的销售颓势,相关的业内专家认为,部分空调生产企业陷入“退市门”、“潜逃门”,都反映出空调企业销售压力加大,而随着明年新的能效标准出台,经历过前几年的洗牌之后,空调业现已步入了摊牌年,遭遇新“拐点”,部分企业将出局。  相似文献   
9.
董明殊,36岁南下打工,15年间从最低层的业务员一直做到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2003年1月,董明珠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11月,再次荣登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2006年3月,荣获“2005年度中国女性创业经济大奖”,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殊荣。  相似文献   
10.
罗清启 《法人》2008,(12):62-63
空调厂家已经变成一种“穿了马夹的银行”,或者说是一种集资工具,其所谓的高明的核心就是赊用配套企业的配件,提前拿到经销商的钱,然后拿着这些钱到房市或者是股市上去套利,然后再给经销商与配件厂家分利润(实际是提供资金的利息),这种商业模式与银行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游戏还能玩下去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