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里·戴蒙德认为,民主是当今世界唯一拥有普遍合法性的政府形式。但是,自1999年以来,民主崩溃的步伐趋快,尤其从2006开始,民主的衰退变得愈发显著。戴蒙德指出,威权国家对民主援助的反冲和欧美发达民主国家出现的财政紊乱和政治僵局,对全球的民主前景造成了不利影响。然而,由于民主制度在自我纠错和适应危机的灵活性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所以发生民主崩溃回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民主的远景仍充满希望和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政治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政党的地位有所下降、左派力量东山再起、政党政治的地位再上升和“民主疲劳症”积重难返等特点。影响拉美政治发展前景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能否遏制腐败,能否使军队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稳定器”,能否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能与其相比的,也正是这个传统,使中国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政体.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民主化的确是近二十年来的"世界湖流",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但我们无须样样照搬西式,中国人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华.我们应勇敢地面对民主的全球化态势,立足于民主政治的互动交流与融合中寻求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后期的全球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新加坡是唯一的没有发生民主化转型的非石油出口的"高收入"国家,这在同时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当中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亨廷顿把这归因为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笔者认为应主要从新加坡政治制度本身去寻找原因,经过考察发现,新加坡的那种充分借鉴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监督、制约、法治优点又体现儒家"贤人仁政"精英治国思想的"多党并存、一党独大"的"软威权主义"政治具有合法性强、参政化水平高、制度化水平高、执政效率高和人民满意度高等特征,因此具备了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并最终决定了新加坡独特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世界金融危机是否导致了全球化的终结?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金融危机只是导致了某种特定形式或特定种类的全球化的终结,即在20世纪90年代居于主导地位并在文献中经常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的终结。它并不是全球化的终结,而是全球化的重塑和重构,即开始了第三波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以非公党建引领非公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公党建发展的第三波。这种"引领",既符合非公党建发展的自身需求,也符合非公企业规范、提升的期盼。当然,作为一种全新的实践,要引领好非公企业文化建设,非公党建要寻找与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的融通之处,要学习、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为此,非公党建在引领非公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好引领方向,选择正确的引领路径,采取合适的引领方式,同时要注意避免可能陷入的引领误区。  相似文献   
7.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政治领域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无视本国的历史与现实,或过快过激地推进民主化进程,或全盘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其结果既引发了政治的不稳定和社会的动荡,也未能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有鉴于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应结合本国的国情,制定适当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进,使民主化既能推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的进步,又有助于保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真正走出一条代价最小的民主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菲律宾是一个典型的较早实现民主转型的东南亚国家。威权政体合法性的丧失、教会的推动、军队的倒戈、美国的操纵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这五个方面的原因的共同作用促使了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陈湘林 《传承》2011,(27):74-75
菲律宾是一个典型的较早实现民主转型的东南亚国家。威权政体合法性的丧失、民众的高呼、教会的推动、军队的倒戈、美国的操纵、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等七个方面的原因的共同作用促使了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喻中 《法学论坛》2012,(1):11-19
法治文化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兴起的百年中国的法治文化大潮,依次涌现出了三股此起彼伏的波澜。法治文化的第一波,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国家主义法治理念,其核心价值是国家富强。第二波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由主义法治理念,其核心价值是个人自由。2006年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超越于国家主义法治理念与自由主义法治理念的法治文化形态,代表了中国百年法治文化的第三波,其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百年中国先后兴起的三波法治文化大潮,其演进规律,恰好体现了百年中国的法治文化从"正题"到"反题"再到"合题"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