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50例听力正常人的ABR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纯音测听对客观听阈值作出估价。结果表明,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在正常范围占受试者总数的96%;纯音0.5K~2KHZ平均听阈,3KHZ听阈与ABR波V反应阈比较相差15分贝。用波V反应阈估价0.5K~2KHZ听力状况,可根据不同年龄酌减10~20分贝,使检测结果更加接近生活语言实际听力阈值。  相似文献   
2.
听力正常人颅顶慢反应阈值与行为听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听力正常人的颅顶慢反应(slow vertex response,SV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探讨SVR检测技术在听觉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的46名志愿者,分别对双耳进行0.125~8kHz频率范围内的PTA阈值及0.5~4kHz频率范围内的SVR反应阈测试,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0.5、1、2、4 kHz频率范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异,并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频率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值的差异。结果各频率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值在1kHz频率时最小,为(3.86±6.12)dBHL,而在0.5、2、4kHz频率时的差值分别为(5.98±6.72)、(7.12±6.56)、(8.53±7.90)dBHL。不同频率之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听力正常人的SVR反应阈在各频率均稍高于行为听阈,在运用SVR反应阈推断行为听阈时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3.
听力正常人听性稳态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Yang XP  Fan LH  Zhou XR  Zhu GY 《法医学杂志》2008,24(4):248-251
目的 通过比较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阈值,为ASSR技术应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提供技术数据。建立本实验室ASSR阈值与PTA阈值的校正值。方法 对27例(54耳)正常听力志愿者进行PTA及500、1000、2000和4000Hz的ASSR测试,采用配对t检验法比较测试耳ASSR闽值与PTA阈值的关系;并验证Smart EP-ASSR测试系统校正后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耳ASSR阈值较PTA阈值高(P〈0.05),各频率差值:500Hz为(22.04±5.79)dB,1000Hz为(11.02±5.44)dB,2000Hz为(12.59±5.89)dB,4000Hz为(17.78±7.25)dB;仪器校正后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的差值:500Hz为(-3.96±5.79)dB,1000Hz为(0.02±5.44)dB,2000Hz为(-0.41±5.89)dB,4000Hz为(-1.25±7.25)dB。结论 听力正常人ASSR阈值较盯A阈值高,其差值在各频率不一致.平均为16.9dB。ASSR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中评估行为听阈时,ASSR阈值需要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4.
对60耳感音神经性聋的ABR反应阈和纯音语频听阈均值(PTA)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回归方程可客观准确地判定语频听阈。同时,首次应用ABR波V潜伏期斜率和ABR反应阈综合预估纯音听力图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方法预估准确率高。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5.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外伤性耳听阈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作为客观测听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测患者听阈的一种手段,它能排除受检者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很强的可信度,尽管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测听阈范围为Z000-4000Hz但在传导性耳聋影响到高频区和感音神经性耳聋时均可正确评估听阈.对耳外伤患者听阈的评估,不能仅靠主观的纯音测听,用ABR测听结果来校正纯音测听的误差,有助于法医进行损伤程度及伤残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1)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品牌商标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促进商品在市场上的有效推广。商标翻译需要遵循一定原则,音译法在品牌商标翻译中的具体运用中有纯音译法、谐音译法与省略性音译法等。译者在进行此类翻译时的注意事项有三:商标名称的翻译应该承载着记忆价值;需要迎合民族文化;要注重音韵美。  相似文献   
7.
Liu H  Zhu GY  Fan LH  Zhou XR  Liu XW  Yang XP 《法医学杂志》2011,27(3):182-185
目的通过比较听力障碍者的颅顶慢反应(slow vertex response,SV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探讨SVR检测技术在法医学听觉功能障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名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者(40耳)分别进行PTA及SVR测试,根据PTA阈值分成轻度、中度及重度听力障碍组,然后用秩和检验对各组的SVR阈值及PTA阈值比较,并对SVR阈值与PTA阈值进行相关分析,拟出根据受试者SVR阈值推导受试者行为听阈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在各个检测频率,SVR阈值与PTA阈值均高度相关。并可拟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r)在0.5、1、2和4kHz分别为0.971、0.976、0.957和0.928(P〈0.05)。回代检验结果表明,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评估听力有望成为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结论根据建立的应用SVR阈值推断行为听阈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较准确地评估受试者的行为听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ERP)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联合应用在法医学上的意义。方法 纯音测听结果可信86耳,分为听力正常组62耳,听力障碍组24耳。40Hz AERP用短纯音,刺激频率0.5kHz、1kHz、2kHz、4kHz。20耳进行自然睡眠及清醒两种状态下反应阈测定。ABR用短声(Click)。结果 86耳40Hz AERP引出率为97.67%,ABR为95.35%。听力正常组及听力障碍组40Hz AERP反应阈均较纯音测听气导主观听阈高,在不同的频率二者差值不同,两组差值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四个频率40Hz AERP和ABR反应阈与主观听阈回归方程的r,前者分别为0.90、0.89、0.78、0.79,后者分别为0.54、0.58、0.60、0.83。自然睡眠状态Pa-Na波的波幅明显降低,反应阈值提高。用听力障碍组反应阈代入四个回归方程,预估值与实测值接近,差值小于20dB。结论 40Hz AERP可以客观反映言语频率范围(0.5~2kHz)的听觉状况,ABR可以客观评定高频范围的听阈;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用40Hz AERP和ABR反应阈客观评定听力状况;联合应用40Hz AERP和ABR可以提高客观评定听阈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既往国外文献报道用ART推算PTT,但结果差异较大。选择正常听力和感音神经性聋的400例大样本,将全部有关数据用Foxbase数据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再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包中多元逐步分析程序,建立了用纯音ART和WNART推算PTT的数学模型。经配合适度和偏回归系数等显著检验(P<0.00001),且新建方程的准确率和可信性较过去方法为好。年龄、轻度中耳阻抗异常对推算准确性无显著影响。作者认为,新建数学模型可作为法医听力学评定中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听力水平听性稳态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ang XP  Fan LH  Zhou XR 《法医学杂志》2008,24(5):321-32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的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方法对听力正常的志愿者及不同听力水平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志愿者共86例(172耳),分别行PTA及500、1000、2000和4000Hz的ASSR,得出PTA阈值及ASSR阈值(单频刺激)。比较不同频率(500、1000、2000、4000Hz)下不同听力水平组(≤20、21~39、40~59、60~79、≥80dB)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各频率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各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校正后的校正值均高于PTA阈值。结论应用ASSR阈值进行听阈级评估时需要进行校正,ASSR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听阈级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