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机械网与北京3721科技有限公司关于网络实名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已经于2005年11月3日立案。我们作为中国机械网代理人,就本案的事实和涉及的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的法律等问题,引发了下列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0年微博的发展有不少"虚火"。而2011年以来,在多方力量的推手作用下,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开始进入实热阶段,并形成了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微博传播"景观"。当前,中国成为世界微博用户和微博网站数量第一大国,也拥有着最大和最复杂的微博传播空间,微博传播的"双刃剑"效能更为凸显。从全球来看,加强微博治理是各国普遍的趋向。一、全球微博发展特征1.微博是顺应网络移动化发展大势而兴的新媒体应用。近几年,移动化成为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微博的火热正是顺应互联网新媒体快速移动化的发展大势。随着世界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引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的话:"我赞成搞网络实名制,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要慢慢来,有一个过程。"网络实名制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可以优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笔者认为,网络实名制带来的好处有三:一  相似文献   
4.
朱峻宏 《法制与社会》2010,(22):206-206
目前由于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网购行为也越来越频繁。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网上购物交易总额去年仍实现50%左右的增长。但是,这样的背景下,由网络购物引发的消费纠纷也频频发生。那么,应该如何去避免这样的纠纷?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实名制的规定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多是举起了反对的砖头。而今,在网络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之一的语境下,网络实名制被不少人认为是对网络话语空间的挤压、对网络民意畅通的阻滞。本刊是杭州有关方面接受采访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纸媒,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告诉本刊,《条例》压根儿就没有提网民实名制,是误读,不同载体上的沸沸扬扬就像是唐吉诃德大战风车。不管网民、媒体误解也好,断章取义也好,一纸地方性法规能引发如此的争论,足以说明网络实名制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网络实名制真的就是洪水猛兽,或者是一把双刃剑吗?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让学生在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同时能够认识网络世界和社会生活一样,有必要的规则,作为网民必须遵纪守法。  相似文献   
7.
搭乘着一辆叫"实名制"的快速列车,国人的生活正在迅速奔向一个透明社会。尤其是今年以来,各种实名制更是呈现"大跃进"之势,随之而来的社会争议也达到历史高峰,比如对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担忧,比如对网络实名制可能妨碍言论自由的疑虑,等等。应当看到,在衣食住行都捆绑于各种粮本、票证的计划经济年代,国人虽然时刻处于交付"身份"的"实名"生活状态,却惯于接受这种管制,未见任何异议。如今,任何一种实名制的推行,都可能引发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敏感,其实恰恰证明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进步。正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由实名制引发的社会争议甚至抵制并不可怕,恰恰是推动民主法治、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传播呈激增之势。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不断探索治理网络谣言的措施,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治理网络谣言的常态化措施———谣言止于法治明确立法,加强司法。网络谣言属于信息时代的产物,对其认识和治理有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将网络谣言治理纳入立法范畴,加强司法管制,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美国司法部门在十几年前就已开始关注网上谣言案,且  相似文献   
9.
"郭美美"之后,"高悦儿"成为新浪微博又一身份认证证伪者。这次网络大围观仍起源于高调炫富,盖因"吉林市驻京办职员高悦"的实名认证。事后,吉林市驻京办澄清查无此人,该办负责人并直言:"不是高调,我看她这个女孩儿是不是有毛病。"新浪随  相似文献   
10.
阿计 《公民导刊》2012,(5):46-48
到银行开户、到网吧上网、上微博发言、上医院看病、买手机卡、买火车票……我们的生存,已经越来越紧密地和我们的"身份"、和一种叫"实名制"的制度捆绑在一起汹涌而至的实名制大潮之下,其实潜伏着公民权利的安全性、成本效益的合理性、公共治理的平衡性、决策程序的正当性等诸多未解谜团,亟待深入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