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儿童已成为我国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因素,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逐渐凸显。儿童在上网过程中,网络环境中充斥的淫秽、色情等不良有害信息以及某些网络违法者对儿童实施的性骚扰及性侵害等行为严重侵害了儿童的性权益。近几年来,网络环境下侵犯儿童性权益的案件频繁发生,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制止这类犯罪,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减少侵犯儿童性权益的犯罪行为,是我国目前应重视的问题。通过提出网络环境下儿童性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探析网络环境下儿童性权益被侵害的原因,进而提出网络环境下儿童性权益保护的对策,通过完善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网络安全的管理,加强学校和父母对儿童的性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等相关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网络环境下儿童性权益,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经济、新社会形态代表的互联网对建立在传统社会文化底蕴之上的传统法治的挑战是全面而深远的,域名与商标冲突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反映了虚拟与现实的冲突.对这种新的冲突,我们不仅要对域名有个认识上的定位,还要就其与现实中的冲突寻找法律依据.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一个崭新的网络法体系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关于网络法基本问题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楚 《法律科学》2003,(6):80-87
网络行为规范主要由技术规范和非技术规范两大类构成。前者属国际性自律规范 ,后者主要包括技术性法律规范和网络社区法律规范。网络法的核心在于技术性法律规范 ,其基本价值应与网络技术规范的特征相一致 ,以求最大限度地促进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在制订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时 ,应考虑如下几项原则 :两类规范间相互协调与促进 ,具有可操作性 ,兼顾全球趋同性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法的体系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法由于信息化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所决定其特有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网络法的概念由其内容所决定,是以网络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为主体,包含电子信息法律规范和信息化工程法律规范的内容。实际上它是电子信息法、网络法、信息化法对立统一且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具有多层次多模块的统一架构形式;形成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综合体,受到国际网络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的制约,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构建基本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5.
张虹 《河北法学》2005,23(1):108-1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日益发展,许多新的法律问题接踵而至,给我国现有法律体制提出挑战.其中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针对网络上发生的非法行为,合理地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这一新兴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对网络服务消费者及相关权利人权益的保护.为此,通过对欧洲有关国家及欧盟的有关立法规定的分析,归纳它们在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责任规定上的若干特点,并阐明其对中国相关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概述网络法网络法律体系研究情况,分析网络法律体系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建构整体化的网络法律体系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并提出完善这一问题研究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7.
美国网络法律研究纵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3,(4):49-49
王健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网络被称为“第五空间”和“网络主权区”。对于网络规范的性质、是否要规制网络以及如何规制,学术界有不同看法。通过对网络、网络法及网络规则的定义的讨论,提出了网络规则的形式及体系建构意义,同时指出了其与网络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进而对于今后网络规则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创造效益的方式及其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和流通为基础 ,网络的存在提高了知识生产和流通的速度 ,降低了成本 ,通过省略过程或改变过程、代行非创造性劳动以及扩大个体信息量三种方式创造了效益。第一种方式中网络自身的虚拟性、超地域性和即时性引起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需要对虚拟过程建立规范。第二种方式中原来规范劳动者劳动过程的技术规范变成了控制计算机操作的指令 ,规范计算机工作的是有关软件的产品质量法。第三种方法提出了信息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