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维新政治的早期倡导者王韬一生倡言改革,可唯一得以实践的机会是在掌管上海格致书院期间.他旧瓶装新酒,以新的面貌推出考课制度,其中折射出他深刻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课周期出现由"三年一考"向"一年一考"的转变,考课次数相应由"两考"向"四考"转变,这对隋唐考课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朝廷运用多种措施对考课年限进行调节,使之出现变相的延长或缩短.考课周期和考课年限的变动均是国家解决官员与职位供需矛盾的手段,其敫量变化反映了官员升降速度的快慢和国家对官员控制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官员考课的政绩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考课的政绩标准是由所居官位职责决定的,集中表现为官员履行职务的能力及其效果.地方长官的政绩标准主要表现为农桑生产、赋税征收、户口、垦田、社会治安、荐举人才等.政绩标准可以通过数字化展现出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在职业群体的界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特定群体的知识结构的分析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群体生活于其间的社会和制度的特性 ,也可以使我们深刻的理解群体的功能和作用。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刑官知识结构和籍此探索刑官文化在现代延传的一般性前提。探寻刑官的知识结构 ,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其一是刑官任官前的一般知识储备 ,这可以从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出发 ;其二是刑官行使职权所需要的专业性知识 ,这可以从国家对各级刑官制度化的选任和考课的基本要求来分析 ;其三是刑官总体的知识取向 ,这可以从国家和刑官本人如何消解司法风险来分析。研究结果提醒我们 ,强调法律人的道德责任以及加大司法风险的程度 ,并不必然有利于职业群体的形成 ,甚至可能成为我们从知识的专门性出发所进行的专业化努力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职官考课,从战国起迄至清朝,虽代有兴革,但一直沿行不衰,是一种常态化的职官管理制度。从先秦的《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课之法一脉相承,成为中国古代行政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岳海鹰  杨瑞梅 《行政与法》2005,(10):126-129
官吏考核,是对官吏职位升降、奖优罚劣的基础,是我国历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纵向比较自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前期各朝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力图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当今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德清 《世纪桥》2012,(17):118-119
在古代,考课是对于官员治事绩效的日常考核,是推动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杠杆之一,是官员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宋两个朝代,考课制度的形式、方法、程序、法规等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并使考课制度走向成熟。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公务员考核监察从程序方法到制度建设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行政失范的现象屡有发生,公务员监察制度的构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何亚妹 《传承》2011,(14):72-73
唐王朝在200余年的统治中,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地方县官考课制度,分为定期常考制度和不定期巡考制度。在常考中,考课标准虽能因时而异,但仍然是以经济指标为首要标准给县官定考绩级别,故造成考课偏重政绩而轻视德行方面。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吏治问题备受关注。吏治,作为古代悠久的文化、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方法,在厘清吏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古代吏治的成败、得失,观察它的走向和特点,以史为鉴,对现实思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岳海鹰  杨瑞梅 《长江论坛》2006,(1):59-62,95
官吏考核,是对官吏职位升降、奖优罚劣的基础,是我国历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纵向比较自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前期各朝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力图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当今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