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泛软组织损伤肾肌红蛋白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对挤压综合征肾功能损害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法医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方法和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22例生前有较广泛肌肉软组织损伤的人尸体肾脏组织(损伤组)进行肌红蛋白检测,12例无上述病史的人尸体肾脏组织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损伤组有8例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管腔管型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均见于伤后36h至10d死亡者;有7例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腔缘附近的胞浆及腔面肌红蛋白阳性或强阳性,最早见于伤后8h死亡者,伤后24h至48h死亡者最为显著;余9例未见上述改变。对照组12例上述部位均为阴性。结论肌红蛋白管型堵塞肾小管和肌红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的直接损害是挤压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形态学基础,两者对挤压综合征的法医病理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挤压损伤—挤压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生化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参阅国内外有关挤压损伤一挤压综合征的文献,着重从生理、生化、病理方面阐述挤压损伤一挤压综合征发生发展规律,法医诊断挤压综合征的常规方法及研究新进展,为法医工作者今后进一步研究挤压综合征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早期心肌梗死的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早期(5分钟到24小时)心肌梗死模型.用抗肌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区肌红蛋白脱失(缺染)情况,结果表明:冠状血管结扎后30分钟,梗死区少数心肌出现轻度不完全性缺染;结扎2-6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扩大呈带状、条状、片状;结扎lO-24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达全层,大部分属完全性缺染,与非梗死区分界清晰.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有效地检测早期及超早期心肌缺血性病变,对5例心肌组织材料进行了肌凝蛋白重链(MyosinH链)及肌红蛋白的免疫组织学染色,探讨了肌凝蛋白的染色情况、抗原分布、死后变化对染色的影响及心肌早期、超早期缺血的有无、程度及与死亡的关系。应用石蜡组织切片进行的抗人心肌肌凝蛋白重链免疫组织学染色,在病理学方面尚属首次,这种单克隆抗体对人的特异性高,无共集现象,在心肌缺血数分钟乃至十几分钟后即可发现缺血心肌细胞中肌凝蛋白重键的脱失像,是分析早期、超早期心肌缺血所致急死及其它原因死亡案例心肌缺血病变的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法医临床学评定广泛软组织挫伤程度量化指标。方法 采用改良的咖啡因法(J-G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的人和大鼠血液中的胆红素(Bil)和肌红蛋白(Mb)浓度。结果 大鼠挫伤面积为6%、18%、30%,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4.86±0.4648、7.05±0.2915、8.52±0.1549μmol/1;肌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6.9140±0.9803、23.3435±1.3349、31.2490±1.8714ng/ml。二者经统计学分析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液中胆红素、肌红蛋白浓度有望成为法医临床学准确评估广泛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可靠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失血死亡及休克早期心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观察了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家兔心肌超微结构、琥珀酸脱氨酶(SDH)活性、肌红蛋白(Mb)脱失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兔心肌超微结构、SDH活性和M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病变程度随休克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本文还讨论了这些改变在法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击死心肌肌红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应用ABC法对电击致死组与对照组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Mb)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以常规H.E染色作比较.结果发现:ABC法染色时,对照组心肌Mb呈小灶性脱失,电击致死组心肌Mb是片状脱失伴Mb颗粒弥散至心肌间质。表明电击致死者心肌友生缺血性损伤。此结果可为电击致死者的法医学检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只犬急性冠脉阻断60及90分钟后心肌肌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60分钟已有明显的肌红蛋白脱失,比相应H、E 染色切片更易辨认缺血灶,在H、E 染色改变不明显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显示出肌红蛋白的缺失.冠脉阻断90分钟时,缺血区肌红蛋白缺失更加清晰,因此该方法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肌红蛋白及其法医学意义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闵建雄 《法医学杂志》1998,14(2):115-116,93
自1944年Bywaters和Beall提出创伤后肾功能衰竭与肌红蛋白之间的关系后,临床上一直将肌红蛋白尿(myoglobinuria)作为诊断挤压综合征(crushsgn·drome)最具价值的指标之一l’l。在法医学实践中,也常将肾组织肌红蛋白管型的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作为判断挤压综合征、甚至死因的主要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提出,外伤不是导致肌红蛋白尿或肾组织肌红蛋白管型阳性的唯一因素【’,’]。为此,就肌红蛋白及其法医学意义作一综述,供同行们参考。!肌红蛋白的一般特性以及正常人体非肌组织肌红蛋白的含量肌红蛋白(mpOglobi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 ,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 ,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 ,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