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婷是中国残疾人旅游网的创始人,她是大连的一位脑瘫患者,创立这个网站源于"想在一起玩儿",当她的网站热热闹闹地开始以后,才渐渐发现,这条路想法虽好,走起来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不管怎么说,创办残疾人旅游网,组织残友旅游,为残疾人提供旅游咨询,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韩舒婷美好的心愿。  相似文献   
2.
思念     
舒婷 《党课》2012,(22):1-1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相似文献   
3.
笑声的魅力     
舒婷 《中国减灾》2010,(4):29-29
空难、雪崩、战争,冤狱和被绑架,这类九死一生的恐怖经历,电影里虽然极力渲染,呼之欲出,毕竟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概率微乎其微。所谓人如蝼蚁,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说起来,绝大多数人庸庸碌碌,过的都是正常生活。因此才有漂流、跳伞、飙车、泅渡海峡甚至赌博吸毒等等自讨苦吃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本来玩得就是心跳。  相似文献   
4.
正《沧海月明》是征辉先生出版的第五本散文集,和以往的集子相比,我在里面读到更多的是"我手写我心"的澹定从容。在技法上他不再刻意地追求叙述方式的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在内容上他更注重对生命和众生的思考,对自我内心的提炼与完善。他不再刻意取悦读者,而是以一颗真诚的心,以自我的人生体验为模本,写出了蛰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生命感慨与况味。正如俞平伯所言:"文章之妙出诸天然,现于人心。及心心相应,其流传遂远。"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舒婷<神女峰>一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追问是该诗的主题.本文阐发了充溢其中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精神,讨论了该诗的成功所在、时代意义、局限和不足,探究了女性反抗和独立不彻底的原因,最后结合舒婷其他爱情诗,揭示她对女性命运的拷问和确立大写的"人"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孔繁毅 《当代贵州》2013,(16):49-49
它的日照时间是"贵州的阳光城";它的地理位置是"贵州西大门"——这就是六百年前的乌撒、贵州屋脊上的威宁。行走在这片6296.3平方公里的沃土上,为著名诗人舒婷笔下"有一片水域我未敢忘怀"的草海天然湿地而倾倒;为草海中"夭矫千年质,飘飘万里情"的黑颈鹤而骄傲;为它"春天看花,夏日看草,秋冬观鸟"的自然景观引以为豪!行走在这平均海拔2200米的灵山秀水之间,乌蒙山脉的四大高峰,  相似文献   
7.
2015年元旦。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福州西湖畔,西湖宾馆聚贤厅。由省文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作协《诗刊》杂志社共同主办,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省文学院、海峡文艺网等承办的"放飞梦想"大型诗歌朗诵会在此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张帆以及部分省政协委员,华语诗坛包括5位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2位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在内的十多位名...  相似文献   
8.
舒婷的诗歌是当代女性文学的重要起点之一。它既有高扬责任感、使命感的超性别叙述 ,又有对女性生命和情感的真切诉求 ,对女性作为人的“自然形象”的建构。前者体现出朦胧诗人共同的精神向度 ,后者则体现出舒婷作为一个女性诗人更原初、更本质、更个人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晶晶 《理论学刊》2008,(5):123-126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就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创作而言,舒婷和翟永明所表达的女性意识及其流变颇具代表性:在爱情婚姻态度上,舒婷是呼唤爱、追求爱,翟永明是质疑爱、反思爱;在生命体验上,舒婷是唯美的、翟永明是唯真的;在对性别归属的探寻上,舒婷笔下的女性有很强的社会性,而翟永明意在让女人返回女人自身.从舒婷到翟永明,女性意识经历了由外到内、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是从"拯救"到"彻悟"的衍化与嬗变.  相似文献   
10.
爱情作为个人化的情感,与社会生存状态紧密相联,生存状态不同,爱情观迥异.李清照笔下的爱情源出于农耕文明,而舒婷笔下的爱情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本文通过对两位女性诗人相关作品的比较,试图揭示爱情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