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相似文献   
2.
正腾龙翻滚庆盛世,鞭炮声声闹元宵。正月十五,德江县数万群众欢聚县城进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土家族炸龙民俗活动。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是土家族群众重要的祭祀活动,600多年前已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年被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天,土家族群众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制作的"巨龙",组成的腰鼓队、秧歌队、彩车队,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傍晚,各街道锣鼓、鞭炮声再次响起,舞龙者身着  相似文献   
3.
Dragon dance has enjoyed lasting popularity in China ever since its origin in the Han Dynasty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It has always been the top favorite of the Chinese in festival celebrations.  相似文献   
4.
正戴着黑框眼镜,染着亮丽的黄发,炫丽的上衣搭配紧身长裤。见到51岁、穿着时尚的陈俐勤,无法与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党总支书记的身份相联系。村民告诉笔者,陈俐勤不仅是洪溪村的好当家,还带领村民登上央视舞台,上过《中国达人秀》节目,自称是快乐的"辣妈宝贝"。村书记自称"辣妈",治理村子肯定风风火火,自有一套办法。果不然,陈俐勤说:"我就用两个办法:一切按制度办事;用文化黏合人心。"  相似文献   
5.
杨群 《党建》2014,(10)
正2010年8月,我来到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翁方村做宣传文化员。当时村里没有什么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群众的文化生活很单一。2011年,村里的文体活动中心修建完成后,我跟村书记商量,将活动中心二楼的大会堂变成一个室内广场舞排练厅。没有教练,我就在家跟着电脑视频学跳广场舞。在我的带动下,村里的大妈大婶们掀起了学跳广场舞的热潮。2012年10月,村里的文化广场建成。有了活动场地,我开始着手抓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文化志愿者队伍,成立了各种文体团队。喜欢跳舞的年轻姑娘们组成健身舞队;年纪大一点的大妈们打打太极拳,练练功夫扇;会乐器的大伯大叔们组成民乐队;由25名女队员组成的女子舞龙队在全市已经小  相似文献   
6.
杨世如 《当代贵州》2011,(13):53-53
台江县元宵节的“舞龙嘘花”活动。得到外界媒体的大加赞赏,被誉为“世界上最疯狂的舞龙节”、“勇敢者的节日”。 “舞龙嘘花”流行于我国云南省、四川省以及贵州省一些地区的个别县市,在元宵节当天举行庆祝活动。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节活动就在“叮咚狂、叮咚狂”的锣鼓声,“吆喝、吆喝”的喝彩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从晚上7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3时许方告结束。每年参加活动的队伍是由村寨自发组成,他们通常是同一村寨的年轻人,也有同一姓氏的家族成员以及同一年龄的发小等等。  相似文献   
7.
2月8日,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脚下硗碛藏族乡的藏族同胞们举行灯会,舞狮,舞龙等活动,庆祝“上九节”的到来。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这天,当地藏族同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庆贺去年丰收,迎接万物萌生。  相似文献   
8.
去余杭看园区 近年来,余杭区根据融入杭州大都市的实际,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机制、舞龙头、带龙身、甩龙尾"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9.
万家欢腾,辞旧迎新,又逢立春、冬奥会开幕,双喜临门,喜气洋洋。侨乡过年丰富多彩,继承了中华尤其客家传统文化和血脉根基,又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广东汕头的“抢财神”,普宁的“跳火墩”,揭阳的“游妈祖”,深圳的迎春花市买年花、买年桔,福建泉州的“寻埔女”、舞龙,浙江杭州千岛湖的“社戏”,海南的舞龙,广西的侗乡过节,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仡佬毛龙节是石阡县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等民族。据古籍《南中志》记载,毛龙起源于"夜郎竹王"的传说。"有一女子院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后人以竹扎龙,以纪念夜郎王,进而演变成石阡人民祈福纳祥、欢庆春节的主要群众文化活动。制作仡佬毛龙所需材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竹、纸和浇烛所用的石蜡。舞龙主要是在春节期间进行,活动时间为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