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芭蕉侗族乡地处中国硒都——恩施市西南,距恩施州城10公里,全乡有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6.7万人,占总人口的62.5%,其中侗族2.3万人,是全省12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  相似文献   
2.
风软花香的季节,也是樱桃上市的季节,超市里,菜场上到处都有卖的,就连大街上小巷里,也有商贩提篮叫卖的身影,晶莹玉润剔透如宝石一般的樱桃。喜欢樱桃,要追溯到小时候。那时候,不管谁家房前屋后,如果种了一棵樱桃树,我们会从开花的季节开  相似文献   
3.
覃世传 《当代广西》2013,(12):33-33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雨接到县里通知,全县3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今天早上一起到贫困村三里镇五福村委杏村参观。参观的车子在一片芭蕉掩映的小村庄停了下来。根据介绍,杏村党支部结合本村的自然条件,发动党员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大力种植土芭蕉,现已达到200多亩,年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宁静以致远     
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蓓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  相似文献   
5.
过传之 《江淮法治》2012,(17):58-58
梧桐,普通,却又不普通。 在诗人眼中。梧桐好像自古以来就是愁绪的象征。“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在寂寞愁苦时的伤感之作,亡国的孤苦,只有借梧桐来抒发。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深秋孤夜,雨打梧叶和芭蕉,一声又一声.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是徐再思的愁。  相似文献   
6.
蕉叶舒放是风景,蕉叶半卷总关情。芭蕉,鲜嫩丰润的叶片,苍翠欲滴的翠绿,赚取了不少诗人词人的宠爱,翻动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的心上秋。公元2009年秋,芭蕉从诗赋中走出来,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从古人赋予芭蕉的文化内涵来发掘,集思广益,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香蕉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用鲜花做菜,历史较为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传袭至今,用鲜花做成的菜肴已一时难以计数。云南是一个四季飞花,鲜花遍地的花卉王国。因此,云南的少数民族常常就地取材,以鲜花为菜,所做成的菜肴就有100多种。其中,制法古朴、用料奇特的鲜花菜有:  相似文献   
8.
松尾芭蕉是日本17 世纪后半叶的俳句大师,被日本人尊为“俳圣”,他继承了日本广义上的感物伤情的美学传统,提出了“萨比”、“余情”等美学理念,并贯穿到俳句创作中,形成了幽玄枯淡、含蓄蕴藉的“蕉风”  相似文献   
9.
澜沧三吃     
澜沧各地的饮食,虽然大致相近,但气候、海拔、土壤不尽相同,物产也不尽相同,澜沧人不仅能用不同的食材做出种类繁多的美食,而且同一种食材也能做出不同的风味来。1/吃茶在远古的傣族、布朗族的日常生活中,茶主要是当菜吃,今天的傣族、布朗族仍然保留着把茶当菜吃的习惯,"茶叶饭"、"酸茶"和"凉  相似文献   
10.
青花言物     
大地无华,四季更迭,滕道洋的作品,让人领略了自然之富庶,安静之力量。青花,向来以其低调内敛的姿态留存于世人的认知中。其发端于唐三彩,自元代成熟后,一直风行至今。自古为士大夫、收藏家热衷追求的宝物。它以别具一格的美学形式,跃然于纯白的瓷器基底,形成"青龙白虎"的阴阳平衡,朴素地巧夺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