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民族法中"苗例"之考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兴东 《思想战线》2004,30(6):33-38
“苗例”作为清代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所含正确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苗例”中“苗”不是现代民族学中的苗族 ,它具有泛指南方各民族群体和南方民族群体中那些没有阶级分化和独立公共权力机构的群体 ,即没有在土司或国家行政、司法控制下的群体。“苗疆”是清代南方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所形成的新开发区。“苗例”是南方各民族固有法或习惯法以及中央政府为南方民族特别制定的国家法。  相似文献   
2.
杨志强 《当代贵州》2013,(18):60-60
和以往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比较,"古苗疆走廊"是一条对西南民族地区纳入中国疆域版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走廊";沿线不仅历史积淀深厚,而且至今文化鲜活多样,族群关系密切复杂,可谓一条罕见的"活态"的文化走廊。600年前,贵州从一片所谓的"蛮荒之地"上诞生。明王朝之所以设置贵州省,其背景与一条驿道关系极为密切,笔者称其为"古苗疆走廊"。  相似文献   
3.
近代苗疆的土地分配关系是少数民族土地占有关系的一个例证。诸多宏观材料表明苗疆的土地占有相对集中,但从典型材料看,土地占有却是相对分散。如果去除宏观材料来源于民族交融区的原因和苛捐杂税、抓兵拉夫的外力,典型材料则更具有代表性,因为其民族成分更加单一。苗族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总体低下、农民对土地比较看重、农村副业和家庭手工业的辅助,以及分家析户的传统等诸多因素都分散了集中的土地。需要强调的是,苗族地区的土地分配不均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4.
以"西南会府"桂林为中心的广西古官道体系,连通着岭南走廊与苗疆走廊,是中央王朝管控西南边疆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地缘政治的产物,作为国际通道维系着"西洋"诸国与中国的"朝贡关系"。桂林省城古官道体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象,其内涵可以为桂林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其厚重的历史脚印可为桂林的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官政与民规:清代道光时期的苗疆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翔珠 《求索》2010,(1):211-213
清代改土归流后,大批内地汉民迁入苗疆,导致了苗疆严重的土地问题,这一问题至道光年间最为严重。道光帝在行政、法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土地权益。缓和了当时的民族危机,维护了当时的苗疆稳定。然而,这一政策忽视了苗疆与内地在文化与生产力水平上的巨大差异,因此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苗疆土地问题,之后的苗疆土地状况更从事实上说明了道光时期苗疆的土地政策的无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地域与民族社会——以"古苗疆走廊"为中心//杨志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与"边墙":历史上的"苗疆"//黄才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明代"苗疆走廊"的形成与贵州建省//曹端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境内的众多民族中,苗族以漫长迁徙著称。迁徙的原因,有灾荒、战争、以及人口压力导致的开疆拓土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根据古往今来的口传和文字记载,苗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不清的山山水水,更换过从东到西的故土家园。就像古歌唱诵的那样:"爹娘原来住哪里,爹妈原来住东方";后来人口增长,环境变化,"雀多窝窝住不下,人多寨子容不了",于是开始迁徙,踏上了长途爬涉的历程:"波光澈艳接蓝天,大地连水两茫茫"……  相似文献   
8.
古代用于抵御匈奴族进攻的北方万里长城已为人们熟知,但用于改造苗民的西南湘黔长达千余里的南方长城,近年来才得到史学界认同。本文对南长城的成因及其历史影响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引起史学界共鸣,使之成为推动"苗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石门坎,位于九三学社定点帮扶的贵州威宁县。来过石门坎的人们,都能够与这里保持长久的联系,不断在精神和行动上付出,因为这里有奉献精神的召唤和传承。1904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来到中国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苗族村寨石门坎,他历尽种种艰难险阻,倾心竭力,把现代文明带入苗疆:为结绳记事的苗族创造了老苗文;创办乌蒙山第一所苗族小学,首创双语教学,男女同校;第一个山村足球场;第一个男女分泳的游泳池;第一所大山里的医院。柏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