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3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等收费出台奚浩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主攻德国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像他这样前来祖国大陆主修西方哲学的“台生”并不算多。他来北京求学看中的不全是这里的学术环境,更多的是想解开与“根”这个概念有关的情结。即使深爱北京,但面对前途,奚浩与其他台湾学生一样还是有一种潜在的担忧,家里要支持较大数目的学费,在大陆拿到的学历台湾又不承认,而在大陆就业,又面临着比较复杂的身份认证。何去何从,是每一个像他这样的“台生”反复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回顾中外哲学、文化交流历史, 我们看到,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漫长过程中, 自由、平等、博 爱、人权、民主、共和、科学等这些反映西方工业文明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两大现代西方 哲学思潮的许多哲学观念, 对我们的观念更新、社会变革起着催化促进作用。尤其是传入中国的一种先进的现 代西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把一个贫穷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倡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观今鉴古, 今日中国要发展、要富强, 既要宏扬中华民族自己 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要坚持改革开放, 扩大中外哲学文化交流, 批判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进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当今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的频繁,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汇通成为中西文化不可避免的趋势.中西两大文化体系所孕育出来的各自的哲学思想,各有特点,各有长短,互相之间都有值得对方取舍的地方.比较中西哲学思想各自特点,把握和弘扬本土中国思想的精华之处,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之处,在相互借鉴中互相学习,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我经常用列宁的这句话激励自己。 “夫人虽秉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关、”这句古训,时常在我耳边萦绕。  相似文献   
5.
《天津人大》2016,(4):49
主要作者简介:陈学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内容简介: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对一种真正属人的生存状态的  相似文献   
6.
冉亚辉  包翠秋 《理论月刊》2012,(4):44-46,61
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偏向于抽象思维和怀疑精神,其洞穴隐喻对后世影响巨大,孔子的经验主义偏向于实用主义和保守主义.柏拉图奠定了西方对事物背后的理念、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追求,孔子的经验主义则导致中国文化思维限于经验主义之中,在创新性和反思批判能力稍显不足.思维模式的差异,往往是文化不同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肖朗 《学习月刊》2011,(4):36-37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国内论述维特根斯坦,往往热衷于其"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等概念,或者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等理论,很容易用这些概念和理论遮蔽了维特根斯坦的原意,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建构什么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意思,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语言学理论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张艳 《淮海论坛》2011,(4):17-18,6
人类文明史,从本质上看,是人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自然、社会的主人的发展史。西方哲学中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因素,现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和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在本质上,人文主义精神体现的是对人如何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其基本内涵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当代中国人文主义精神继承与借鉴了西方人文主义的积极因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徐瑾 《唯实》2004,42(10):8-11
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在对"人"的理解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自由不是西方自由观所主张的抽象的、脱离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自由,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自由.将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混为一谈是站不住脚的,把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化",将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缘何而起?虚无在西方哲学的开端处就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巴门尼德认为 ,既然“存在”是笼罩一切的 ,非存在就不能被理解和言说。所以他明确主张把“非存在”当作子虚乌有的东西放逐掉。但后来的哲学家并未受到局限。首先是原子论者提出了“虚空”概念。虚空被亚里士多德称为“不存在者的存在”。(1)柏拉图则明确主张突破巴门尼德“划定的范围” ,提出“非有”不是“有”的反面 ,“而只是异于有的东西”。(2)这就使问题的提法发生了重大改变。非存在、不存在者的存在和“非有” ,这些概念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 ,不仅在古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