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延 《中国监察》2010,(9):60-60
基本案情 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云南省纪委监察厅、省人民检察院多次收到署名“中共某州某部门”、“某州某单位干部职工”反映某州某单位程某某违纪问题的举报信,主要反映程某某在某单位任局长期间失职造成上亿元损失,报销及私领巨额公款,收受巨额金钱物品等违纪违法问题。为此,云南省纪委监察厅对反映程某某的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核实,发现举报失实。2007年3月,云南省纪委安排调查程某某被失实举报一案。  相似文献   
2.
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和伪证罪进而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及相关问题,其旨为引起刑事司法机关在认定处理此类案件时高度重视,稳、准、狠地打击诬告陷害和伪证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诬告陷害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如何判定是否诬告在司法实践中越发成为一个复杂且棘手的问题。本文认为,诬告的客观方面要求捏造的事实仅限于构成犯罪的事实,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相似文献   
4.
姚志伟 《北方法学》2014,(1):140-149
清代诉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诬告现象的普遍,有"无谎不成状"之说。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在清代特定的司法结构之下,百姓的策略行为与官员策略行为的互动导致了清代诬告现象的泛滥,因之也成为清代司法的"顽疾"。就百姓而言,面对官府的"抓大放小"式的司法管理,选择诬告这一策略行为作为回应,以使案件得到官府的受理和重视。就官府而言,诬告犯罪本应是严厉惩治的行为,却因官员规避审判责任的策略行为而被轻纵,这使得百姓诬告的风险降低,从而鼓励了诬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立军,只身一人从辽宁空降到重庆打黑,任重庆市公安局长至今,16个月里先后掀起四轮破案高潮,近3000名涉黑嫌犯被抓获,其中  相似文献   
6.
1993年4月间,我院查处了一起以改动病历、扩大伤害程度为手段,诬告陷害他人的案件,在侦破过程中,运用文检技术,划定了准确的侦查方向,破案后证实了技术鉴定的正确性,现将检验过程介绍如下: 1 剖析检材 发现疑点 文检技术人员介入此案时,只有公安机关侦查薄××伤害案过程中,从县医院  相似文献   
7.
当下诸多被救助者诬告讹诈救助者事件背后,无不折射出单纯中华传统道德诉求已经不能协调社会的健康发展。当道德软性约束作用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惩罚诬告讹诈者成为必要。然现代"讹诈有罚"并非简单的惩恶扬善呼吁,也并非中国古代"诬告反坐"的直接过渡与顺承。立法惩罚诬告者还需从制度渊源、现行体制、证据认定、责任承担、惩罚措施等多方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搀扶跌倒老人的善举,当下已从举手之劳变成高风险的行动,这让人深思中国道德与法律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党内监督的目的不是简单地限制,而是要将约束与激励、约束与保护结合起来,以调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使命担当。在政治实践中,一方面,任何党员的违纪行为都会受到严肃查处;另一方面,培养干部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因此,党的干部工作不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将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提拔上来的优秀干部受到党纪甚至法律处分。在回答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党内监督的功能进一步拓展,承担了新的功能,即干部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6):59-60
我是一名纪检干部,接触过不少举报的匿名信和群众的来访告状,其中情况复杂,真假难辩,处理起来很棘手,最重要的是如何区剐诬告、错告和检举失实的界限。对此请予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