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高考政治充分利用情境为载体,以问题设问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对归纳思维能力的运用,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的流畅性。如何活用归纳思维突破高考政治试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以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为例谈谈两种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 2 0多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是典型的渐进式的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这种变革难免产生外部性、“搭便车”及制度供给滞后等问题 ,因而必须及时进行强制性制度安排来矫正诱导性制度供给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李文波 《中国人大》2010,(13):53-53
《尚书.汤浩》有云:"多问则裕,自用则小。"讲的是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反之如果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则会越来越孤立。人大监督中也有一个"问"的问题,为什么要问、如何问、问什么、如何对待问、问了之后怎么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做法给出了答案,值得各地方人大常委会和地方政府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简析美国的诱导性询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铁刚 《前沿》2007,(7):186-187
诱导性询问,是指询问者为了获得某一回答而在所提问题中添加有暗示被询问者如何回答的内容,或者将需要被询问人作证的有争议的事实假定为业已存在的事实加以提问而进行的提问。依据询问者的主观意图不同和对证人控制幅度方面的不同,诱导性询问可以分为不同种类。诱导性询问规则是保证举证和质证有利于揭示案件真相而不是远离这些真相的一项重要规则。诱导性询问作为一种询问和质证的方式运用于美国司法审判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肯定党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大前提下,本文拟从思想理论建设的角度对党的工作作风问题作一探讨。一、当前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工作作风方面,现在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形式主义的要害和表现形式我们做工作,需要一定的形式,没有形式,内容…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是课堂不可缺少的、关系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的学习材料。为实现更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有不少教师尝试汲取本土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材料。本土课程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2,(3):29-30
近年来,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结构性矛盾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员特别是村组党员群体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整体年龄偏大,老龄化趋势明显;整体学历偏低,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外出务工比较多,流动性较大;合并自然村后,不少村组党员居住较为分散,组织集中学习难度大。  相似文献   
8.
崇连山 《人大研究》2012,(11):33-36
如何在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指导下,培育打造一支讲民主、讲法制、讲奉献,有大局意识,敢于为民直言的人大代表队伍,是代表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的大集团公司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不断完善他们的企业文化,给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就是企业及其员工的信念、价值观及体现这种信念、价值观的制度与执行能力。笔者拟就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贺伟 《党史纵横》2009,(7):63-63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一定要转化为我们高等学校发展的理念、办学的理念,成为高校上下共同的价值取向,这些恰恰就是大学文化最为核心的东西。当代大学文化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高校的具体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