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漫谈     
本文是贺卫方教授于2000年10月9日为北大法学院2000级新生所作的迎新讲座,贺教授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者加了小标题。  相似文献   
2.
霄汉 《比较法研究》2002,(3):118-122
值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建所、<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15周年,200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在北京友谊宾馆主持召开了"比较法学与法制建设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国内外学者共30余人:国家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参加了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的沈宗灵教授、朱苏力教授、贺卫方教授、刘剑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兆兴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邵建东教授;司法部黄风教授;清华大学的王振民教授;人民大学的张新宝教授和范瑜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学者等;国外学者有意大利罗马大学的斯奇巴尼教授、日本中央大学的真田芳宪教授、永井和之教授等.  相似文献   
3.
范忠信 《中国法律》2008,(6):35-36,103,104
一代学术大师瞿同祖先生悄然辞世,我竟是七天以後在德国旅次辗转知悉的。 十月十曰,我和贺卫方兄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出席一个学术研讨会。会间.卫方兄告诉我:[翟同祖先生已经於十月三日逝世了。法律博客上有一个悼念专辑,好像还收入了你过去写的一篇访谈瞿老的文章呢。]听罢消息,感叹唏嘘,想到多年的忘年至交、良师益友就这麽匆匆而永久地走了,自己连最後见一面表达哀思都没来得及,心里总有些愧疚和酸楚。  相似文献   
4.
禾刀 《南风窗》2013,(8):96-96
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认为,作为法学研究者的周大伟,"从貌似琐碎的细节出发,寻求制度建设的原理与途径",至而"启发我们反思一个问题:人类文明不同,就需要调整的关系和遭遇到的困难而言,相互之间并无多大分别,但是所形成的制度模式却差异甚大"。表面看来,周大伟的文章所涉之事看不上有多么宏大,但一经细嚼慢品,倒觉得这些细节并非真如想象中的那般  相似文献   
5.
秋实 《中国律师》2005,(6):34-35
法律界的“同一首歌”——“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已经走过了三载春秋。从广州、佛山到太原、昆明、天津、重庆、福州、厦门、长沙、南京、成都、青岛,都留下了“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的声音和足迹。数以万计的律师与法学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江平、郑成思、梁慧星、王利明、贺卫方、周振想、陈卫东、张卫平、王卫国、陈瑞华、汪建成、田文昌、顾永忠……  相似文献   
6.
马波 《中国律师》2005,(5):31-31
初春3月的蓉城,还有些春寒料峭。但12日、13日的西南交大学生礼堂内却是一片春意盎然。如同春天每年都要降临大地一样,被誉为中国律师界“同一首歌”的“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2005年的首场巡讲在这里如期举行。来自成都和四川各地市州县的千余名律师,怀着愉悦的心情,聆听了贺卫方、张卫平、陈卫东、陈桂明四位法学家的精彩演讲。“三卫两桂”的讲坛阵容,特别的排列组合由《中国律师》杂志社策划发起的“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已经历时三年,先后在广州、佛山、太原、天津、昆明、福州、厦门、大连、长沙、南京举行了十多场,这次成都站是第十二…  相似文献   
7.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法学界没有了贺卫方?这样的问题似是而非,令我想去回答,又无从回答。但是我知道有没有贺卫方的法学界注定是不一样的。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法律人与法律人也不一样。法学界很多人无从模仿,存在的意义注定了是符号。苏力是符号,  相似文献   
8.
为律师正名     
有一本书叫《最好的辩护》 ,是哈佛法学院的一个叫德肖维茨的教授写的。他在书里写道 ,在美国 ,最好的职位是什么 ?是哈佛法学院的教授。北大法学院的贺卫方教授在一次演讲中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记得他的原话是“我们的法制没有美国那么发达 ,收入没有美国法学院教授那么高 ,但是我可以说 ,北大法学院教授这个位置 ,是一个中国人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位置———不用再加上‘之一’”。当然 ,贺教授的这番话有些玩笑性质 ,但不难看出其言语之间所流露出的作为名牌大学法学院教授那种深深的自豪感。的确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分子的地位在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司法公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掌声 《中国律师》2005,(4):22-24
今天与律师的交流非常特殊,这是“中国律师论坛”旗下的“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咱们中国人喜欢讲“第一次”,往往都是针对非常古怪的“第一次”,但对我来讲,今天的“第一次”是非常激动的第一次,能够在本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与大家交流最近的想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一个学者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为了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论坛的组织者,感谢每个参与论坛的律师。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律师本色是青年。看中国律师发展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所以说“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