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芳 《求知》2003,(9):40-41
作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宏观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理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将专家学者们的部分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春媛 《理论月刊》2004,(9):99-101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面临通货紧缩、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效果始终不太明显。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此本文将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探讨制约我国需求增长的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预期理论对丰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及金融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通货紧缩预期给我国社会再生产各个领域与环节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是推动我国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的“加速器“,因此,根据我国通货紧缩预期的现状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是我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困境,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的通货紧缩是改革开放20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造成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不是需求的下降,而是严重的供给相对过剩。解决通货紧缩的办法;一是依靠时间,通过企业破产、大量压缩生产力以达到社会供求在较低水平上的平衡;二是政府找到或创造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来消化掉过剩的生产能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应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自来水化、电网化.道路网络化、实现“村村通电视”的新农村运动,从而把农村潜在巨大需求能力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当前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 ,但其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也存在着几个问题。诸如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的概括和称谓不甚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很可能带来滞胀。  相似文献   
6.
当前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停滞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谢平 《政策》2000,(1):15-16
一、今后二三年应实行“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在最近10多年中,货币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用信贷利率杠杆来促进投资、消费、出口,支持经济的发展。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一促二防”的方针,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通货紧缩,继续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这与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有很大区别,实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我国出现经济增长率下降、物价总水平负增长的情况开始,通货紧缩成为中国经济在世纪之交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已暂时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但这并不意味通货紧缩的形成根源也消失了,因此,我们应如同研究通货膨胀一样去研究通货紧缩,从而系统地掌握其运行机制与特征,为防治通货紧缩积累经验。而当我们系统的分析通货紧缩的成因后,我们会发现通货紧缩的国际传递已经成为一国发生通货紧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边是高失业、低增长和通货紧缩的发达国家,另一边则是高增长、高通胀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新兴国家,这种冰火两重天的镜象关系,仍将在2011年延续。那么,如何判断这种反差的短、中、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中存在的突出的和迫切的问题。能否尽快扭转通货紧缩的局面,不仅影响着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而且与2000年及其以后我国经济的走势关系极大。本文在分析通货紧缩危害的基础上,对如何尽快克服通货紧缩,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