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刚  吴光章 《思想战线》2003,29(6):109-113
祖灵意识是贯穿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条思想主线,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儒道两家思想。道家偏重继承了女性祖灵意识,儒家则承接了男性祖灵意识,前者代表一种柔软无为的精神,后者则表达了刚强进取的情怀。儒道两家是在祖灵意识的发展中逐渐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礼法文化的异化促成了道家法哲学的应运而生。在批判和超越儒家礼法文化的同时,道家学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不同于儒家礼法的法律哲学。儒家法文化在传统中国的巨大影响离不开道家的批判与超越,因此,应重视思想批判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建波 《理论月刊》2002,(11):36-37
本文以为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点极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着重从济世利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功成弗居、为而不恃的胸怀;抱朴守真、宁静淡泊的志趣;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智慧这四个方面论述了道家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时代精神,对道家提出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系统地进行了新的诠释.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德 《前沿》2006,(7):213-215
本文通过阐述佛教与中国儒道两家文化的共性特点,揭示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并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伦理道德危机日益突出。十六大提出的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离不开民族精神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道家道教伦理道德中“趋下”的道德实践模式为缓解人与人以及自身的紧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当代伦理道德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儒、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很早(至迟在公元五世纪下半叶)即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有着长期深远的影 响。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传统思想在长期输入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走向成熟和繁荣 的时期。这一时期,道家相关文献(原典及各种注本)已大量输入,日本学术界各家对老庄等 道家典籍已有广泛、充分的研究,道家思想在日本虽未形成显赫的学派,但已渗透于当时一 些著名思想家和学派的思想之中,发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向往古朴社会 ,致力于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 ,倡导向原始共产社会的回归。道家学派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方略 ,以及用“逍遥”、“齐物”的哲理对人作精神抚慰 ,提升人的生命意识等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史 ,从而也在古代治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邹富汉  唐姝 《理论探讨》2006,11(6):49-51
老子、道家学说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意蕴,它包括“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思考。由此建立起来的自然无为、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人生处世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对消解现代人媚俗、浮躁、功利、浅薄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