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诗,是相对抒情诗而言。与抒情诗相比,其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即使带有抒情的色彩,也要借写人叙事来抒发感情,而不像抒情诗那样偏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2.
3.
辽宁省锦州市现职高级检察官关泉河历时6年,把上至远古、下至明清的中国文明史,采用诗歌形式,著为81万字诗稿《长诗——中国古代史》。该书从体例上分《成人篇》和《儿童篇》,每篇叉分通史、人物、智慧三篇。其中,《通史篇》按历史沿革侧重叙史,使人们读史鉴今、以史为镜;《人物篇》则精选历代对华夏民族有卓越贡献且堪为楷模者,在贬恶扬善的诗行中,使人们学英雄气概、彰华夏魂魄、创民族大业;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我一生中有过最伤心的事的话,那就是被迫离开了新疆” 张仲瀚的秘书罗承瑛在张仲瀚去世以后,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找到了张仲瀚生前绝笔《忆新疆》手稿。十年浩劫,张仲瀚遭受林彪、“四人帮”长期迫害,被监禁八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然念念不忘新疆,不忘兵团。  相似文献   
5.
阿诗玛的诞生——搜集整理《阿诗玛》五十年来的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十年前,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出版,轰动了全国。正是从这时起,阿诗玛已不仅活在了彝族撒尼人民的心中,而且还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部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珍品不但登上了文学殿堂,还享誉中华,斐声世界。她是怎样诞生的?其经久不衰的魅力何在?当年整理者之一的杨知勇教授特为本刊撰文。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5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天,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第一时间”发动全体职工捐款捐物。5月25日,杂志社召开专题办公会,决定把灾情最重的北川残联作为杂志社的定点联系宣传单位,杂志社及全体职工再为北川残联捐款5万元,并在杂志上刊载北川残联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7.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激荡、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语境里,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这方面,《阿诗玛》是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雕凿成了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的天下奇观。过去,峡谷里的少数民族没有文字,不识汉文,但每个民族都有一部口传的《创世纪》叙事长诗,歌舞是各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有人说,走进怒江就被和谐社会的气氛包围,让你忘却一切烦恼,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汇入歌舞的海洋。其中,兰坪普米“情人节”是三江并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灿烂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叶孜 《今日民族》2001,(5):22-24
云南民族出版社佤族女编辑鲍明秀哽咽着一遍遍朗读这首佤族神话史诗《葫芦的传说》,在这优美动人的长诗里蕴含着浪漫的伤感情调。长诗的译者,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刘允褆,去世已有半年。她告诉记者,刘允褆年届花甲即匆匆辞世,回顾他这一生,作为一个北京人,或许在学术或者是文学上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但他把大半生心血和情感献给了佤山,献给了佤族人民,他是佤族人民心目中“佤山的儿子”。 诗人、佤语翻译家、副编审、云南国际友人研究会秘书长刘允褆生前好友们的诉说,把记者的视线带进到一个饱含佤族情结、血液里浸透着阿佤魂的普通…  相似文献   
10.
云南石林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区,这里因为有阿诗玛的传说更增添了文化内涵。叙事长诗《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美丽的阿诗玛与勇敢的牧羊人阿黑相爱。有钱有势的热布巴拉之子对阿诗玛垂涎三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